在江苏招生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大学有: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苏州工学院、池州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等大学。其中安徽工业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为:558分、其中安徽师范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为:555分、其中苏州工学院的录取分数线为:515分。
1、在江苏安徽工业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录取分数线为558分、对应的位次为71599。
2、在江苏安徽师范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录取分数线为555分、对应的位次为75079。
3、在江苏苏州工学院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录取分数线为515分、对应的位次为125638。
4、在江苏池州学院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录取分数线为510分、对应的位次为132149。
5、在江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录取分数线为568分、对应的位次为60584。
院校名称 | 招生方向 | 学科 | 批次 | 专业名称 | 专业招生方向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淮阴师范学院 | 物理 | 本科批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507 | 136073 | ||
西安理工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曲江校区) | 575 | 53203 | |
山东科技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青岛校区) | 548 | 83547 | |
宁夏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591 | 38210 | ||
湖南工业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535 | 99843 | ||
中国矿业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616 | 19693 | ||
淮南师范学院 | 物理 | 本科批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泉山校区) | 516 | 124308 |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红角洲校区) | 527 | 110101 | |
苏州城市学院 | 物理 | 本科批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529 | 107572 | ||
盐城工学院 | 物理 | 本科批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510 | 132149 | ||
苏州工学院 | 物理 | 本科批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515 | 125638 | ||
湖南工学院 | 物理 | 本科批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508 | 134800 | ||
郑州轻工业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科学校区) | 526 | 111412 | |
长春理工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565 | 63762 | ||
苏州科技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石湖校区) | 553 | 77480 | |
三峡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559 | 70429 | ||
安徽师范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花津校区) | 555 | 75079 | |
徐州工程学院 | 物理 | 本科批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510 | 132149 | ||
浙江理工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下沙校区) | 570 | 58417 | |
南京工业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582 | 46287 |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花江校区) | 568 | 60584 | |
鲁东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536 | 98546 | ||
青岛科技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四方校区) | 548 | 83547 | |
厦门工学院 | 物理 | 本科批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468 | 181983 | ||
三峡大学科技学院 | 物理 | 本科批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新校区学习) | 477 | 172470 | |
青海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计算材料创新班) | 588 | 40816 | |
苏州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622 | 16227 | ||
苏州大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物理 | 本科批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中外合作办学)(第四学年可赴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学习两年,学费另算) | 600 | 30768 |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 物理 | 本科批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483 | 165768 | ||
沈阳化工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536 | 98546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是2011年新增专业,重点是研究与开发新一代高性能绿色能源材料、技术和器件(如通讯、汽车、医疗领域的动力电源),发展“新能源材料”(新型锂离子电池材料、新型燃料电池材料和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学术研究方向。新能源技术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五个技术领域之一,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是实现新能源的转化和利用以及发展新能源技术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