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招生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大学有:长春理工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工业大学、苏州工学院、浙江理工大学等大学。其中长春理工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为:548分、其中哈尔滨理工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为:536分、其中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为:618分。
1、在广东长春理工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录取分数线为548分、对应的位次为73725。
2、在广东哈尔滨理工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录取分数线为536分、对应的位次为90348。
3、在广东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录取分数线为618分、对应的位次为12231。
4、在广东南京工业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录取分数线为570分、对应的位次为47736。
5、在广东苏州工学院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录取分数线为529分、对应的位次为101076。
院校名称 | 招生方向 | 学科 | 批次 | 专业名称 | 专业招生方向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浙江理工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下沙校区) | 563 | 55295 | |
青海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请非英语、日语语种的考生慎重报考)(不招单色识别不全者)(校本部) | 566 | 51923 | |
合肥工业大学 | (宣城校区) | 物理 | 本科批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宣城校区) | 599 | 22855 |
郑州轻工业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科学校区) | 513 | 126330 |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不招色盲色弱)(红角洲校区) | 519 | 116686 | |
西安科技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主校区) | 542 | 81759 | |
湖南工业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先进储能材料实验班)(主校区) | 536 | 90348 | |
湖北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第一学年阳逻校区,第二至第四学年视实际情况在阳逻校区或武昌校区) | 549 | 72446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将军路校区) | 618 | 12231 | |
青海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请非英语、日语语种的考生慎重报考)(计算材料创新班)(不招单色识别不全者)(校本部) | 565 | 53027 | |
新余学院 | 物理 | 本科批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校本部) | 504 | 141739 | |
合肥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校本部) | 527 | 104164 | |
南京工业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江浦校区) | 570 | 47736 | |
长春理工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主校区) | 548 | 73725 | |
长沙理工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湖南省长沙市) | 556 | 63554 | |
广西民族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不招色盲色弱)(武鸣校区) | 511 | 129635 | |
苏州工学院 | 物理 | 本科批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东湖校区) | 529 | 101076 | |
云南师范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呈贡校区) | 525 | 107190 | |
河南工程学院 | 物理 | 本科批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桐柏路校区) | 495 | 157497 | |
珠海科技学院 | 物理 | 本科批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珠海市)(住宿费:3000元/学年) | 494 | 159223 | |
湘潭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校本部) | 573 | 44721 | |
佛山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不招色盲色弱)(江湾校区)(住宿费:750~1700元/学年) | 538 | 87343 | |
山东理工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校本部) | 538 | 87343 |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校本部) | 536 | 90348 | |
华南师范大学 | 物理 | 本科批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不招色盲色弱)(广州校区大学城校园)(住宿费:800~1600元/学年) | 593 | 27085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是2011年新增专业,重点是研究与开发新一代高性能绿色能源材料、技术和器件(如通讯、汽车、医疗领域的动力电源),发展“新能源材料”(新型锂离子电池材料、新型燃料电池材料和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学术研究方向。新能源技术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五个技术领域之一,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是实现新能源的转化和利用以及发展新能源技术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