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医科大学与泰国东方大学联合培养的护理学专业硕士项目,作为中泰高等教育合作的重要成果,近年来为两国医疗健康领域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护理人才。该项目的毕业生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跨文化沟通能力以及国际化视野,在就业市场上展现出独特的竞争力,其职业发展路径呈现出多元化、国际化的鲜明特点。
根据泰国东方大学护理学院2024年发布的就业报告,约35%的中泰联合培养硕士毕业生选择在东南亚地区发展,其中泰国本土医疗机构吸纳了主要人才。曼谷的私立医院如曼谷医院集团、BNH医院等,特别青睐具备中英泰三语能力的毕业生,起薪普遍达到25,000-35,000泰铢/月(约合人民币5,000-7,000元),远高于当地平均水平。这些医院看重毕业生对中国患者需求的理解能力,将其安排在国际患者服务部或跨境医疗协调岗位。
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医疗机构也通过“东盟人才引进计划”吸纳了部分毕业生。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甚至与该项目建立了定向招聘通道,提供包括住房补贴在内的福利包,吸引毕业生从事老年护理和慢性病管理等高需求领域工作。
温州医科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数据显示,约45%的毕业生回国后进入三甲医院国际医疗部、外资医院或高端私立医疗机构。上海嘉会国际医院2025年招聘数据显示,该项目毕业生占比达其护理人才引进的18%,主要承担涉外护理、医疗翻译及国际标准护理流程优化等工作。
特别在长三角地区,随着“跨境医疗旅游示范区”的建设,熟悉国际护理标准(如JCI认证体系)且具备泰语能力的毕业生成为稀缺资源。杭州市卫健委2025年人才白皮书指出,这类人才在整形康复、生殖医学等特色科室的薪资较普通护士高出40%-60%。
约12%的毕业生选择进入高等教育领域。泰国东方大学中国事务处透露,部分优秀毕业生留校担任临床护理讲师,负责中泰护理教育比较研究课程。国内方面,多所高职院校开设东盟护理特色专业后,急需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师资,温州科技职业学院2025年即以年薪30万元引进该项目毕业生组建教学团队。
在科研领域,毕业生发表的关于“中泰传统医学护理技术融合”的论文被SCI收录量逐年上升。云南中医药大学更设立专项课题,支持该项目毕业生开展傣医护理与现代康复结合的创新研究。
值得关注的是,约8%的毕业生选择突破传统职业边界:
1. 跨境医疗创业:有毕业生在曼谷创立医疗旅游服务公司,整合中泰优质医疗资源,年营收已突破千万泰铢;
2. 数字健康产品经理:深圳某智能穿戴设备企业组建的“东南亚市场部”中,该项目毕业生主导开发了符合泰国佛教文化的健康监测算法;
3. 国际组织专员: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域办事处近年招聘中,该项目毕业生在“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公共卫生项目”担任护理标准协调员。
中泰两国政府推出的“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计划(2024-2030)为该专业毕业生带来持续利好。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BOI)对雇佣中泰双语护理人才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而中国“一带一路”卫生人才计划将其纳入优先推荐名录。温州市人社局更推出专项补贴,毕业生在本地国际医院就业可获6万元安家补助。
从曼谷私立医院的病房到上海国际医学园区的实验室,再到跨境医疗的创业舞台,温州医科大学与泰国东方大学护理硕士项目的毕业生正以独特的“三国能力”(中国护理技术+泰国人文关怀+国际视野)重塑护理人才的职业边界。这种培养模式不仅实现了个人价值最大化,更成为区域医疗合作的人力资源纽带,其就业图谱将持续随着中国-东盟健康合作深化而扩展。未来,随着RCEP框架下医疗服务贸易壁垒的进一步消除,毕业生在医疗管理、健康政策咨询等领域的潜力或将迎来爆发式释放。
更多“温州医科大学与泰国东方大学护理学专业硕士就业去向”及其他院校资料电脑端可点击左侧蓝图“咨询”和手机端客户在右下方可直接在线“立即咨询”老师或电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