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电气工程专业获评A+类,数学专业、力学专业、机械工程专业、工商管理专业获评A类,应用经济学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公共管理专业获评A-类,以下是来高考汇总整理的2025年西安交通大学学科排名详细内容,供考生参考!

| 序号 | 院校名称 | 专业名称 | 评估结果 |
|---|---|---|---|
| 1 | 西安交通大学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A+ |
| 2 | 西安交通大学 | 电气工程 | A+ |
| 3 | 西安交通大学 | 数学 | A |
| 4 | 西安交通大学 | 力学 | A |
| 5 | 西安交通大学 | 机械工程 | A |
| 6 | 西安交通大学 | 工商管理 | A |
| 7 | 西安交通大学 | 应用经济学 | A- |
| 8 | 西安交通大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A- |
| 9 | 西安交通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A- |
| 10 | 西安交通大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A- |
| 11 | 西安交通大学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A- |
| 12 | 西安交通大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A- |
| 13 | 西安交通大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A- |
| 14 | 西安交通大学 | 公共管理 | A- |
| 15 | 西安交通大学 | 物理学 | B+ |
| 16 | 西安交通大学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B+ |
| 17 | 西安交通大学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B+ |
| 18 | 西安交通大学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B+ |
| 19 | 西安交通大学 | 核科学与技术 | B+ |
| 20 | 西安交通大学 | 生物医学工程 | B+ |
| 21 | 西安交通大学 | 统计学 | B |
| 22 | 西安交通大学 | 软件工程 | B |
| 23 | 西安交通大学 | 基础医学 | B |
| 24 | 西安交通大学 | 临床医学 | B |
| 25 | 西安交通大学 | 药学 | B |
| 26 | 西安交通大学 | 哲学 | B- |
| 27 | 西安交通大学 | 法学 | B- |
| 28 | 西安交通大学 | 社会学 | B- |
| 29 | 西安交通大学 | 外国语言文学 | B- |
| 30 | 西安交通大学 | 生物学 | B- |
| 31 | 西安交通大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B- |
| 32 | 西安交通大学 | 护理学 | B- |
| 33 | 西安交通大学 | 化学 | C+ |
| 34 | 西安交通大学 | 土木工程 | C+ |
| 35 | 西安交通大学 | 口腔医学 | C+ |
| 36 | 西安交通大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C+ |
| 37 | 西安交通大学 | 新闻传播学 | C |
| 38 | 西安交通大学 |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 C |
| 39 | 西安交通大学 | 理论经济学 | C- |
| 40 | 西安交通大学 | 建筑学 | C- |
| 41 | 西安交通大学 | 中西医结合 | C- |
| 评估结果 | 全国排名 |
|---|---|
| A+ | 前2%(或前2名) |
| A | 2%~5%(不含2%,下同) |
| A- | 5%~10% |
| B+ | 10%~20% |
| B | 20%~30% |
| B- | 30%~40% |
| C+ | 40%~50% |
| C | 50%~60% |
| C- | 60%~70% |
注意:所有参与评估高校中总分排在前面2%或者前两名的高校才是A+。所以A+学科在国内就是特牛的。
西安交通大学的王牌专业有哪些?西安交通大学的王牌专业有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哲学专业等专业。如果你想在西安交通大学读书,且对西安交通大学的这些王牌专业感兴趣,那么就可以重点选择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是我国最早兴办、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西迁以来,一代代交大人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为西部发展和国家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以实际行动铸就了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西迁精神。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15位老教授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到“西安交大西迁的老教授”。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勉励师生在新时代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给全校师生以巨大关怀和极大鼓舞,为学校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