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学院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景德镇学院录取规则:
具体专业 | 专业大类 | 专业小类 |
工艺美术(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产品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环境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应用统计学(本科) | 理学 | 统计学类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 | 教育学 | 体育学类 |
酒店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旅游管理类 |
雕塑(本科) | 艺术学 | 美术学类 |
商务英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美术学(本科) | 艺术学 | 美术学类 |
音乐学(本科) | 艺术学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风景园林(本科) | 工学 | 建筑类 |
生物工程(本科) | 工学 | 生物工程类 |
茶学(本科) | 农学 | 植物生产类 |
数字媒体艺术(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网络工程(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自动化(本科) | 工学 | 自动化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汽车服务工程(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文物与博物馆学(本科) | 历史学 | 历史学类 |
历史学(本科) | 历史学 | 历史学类 |
环境科学(本科) | 工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英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电子商务(本科) | 管理学 | 电子商务类 |
财务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物流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
汉语言文学(本科)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体育教育(本科) | 教育学 | 体育学类 |
学前教育(本科)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小学教育(本科)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艺术教育(本科)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 | 法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
大学录取结果一般需要14-30天公布,具体时间与录取批次、省份招考进度和高校类型密切相关。
录取结果公布时间的基本规律,高校录取结果公布周期主要分为三个关键阶段:
提前批(如强基计划、军事类院校):通常在高考结束后的7-10天内完成投档与结果公示;
本科批次:多数省份集中在高考后14-21天公布,部分省份因考生规模或政策差异可能延长至25天;
专科批次:一般在本科批次结束后15-30天内完成录取结果发布。
景德镇学院是一所多科性全日制公办本科高校,创建于1977年,坐落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闻名的千年瓷都——江西省景德镇市。
学校现有规划用地面积2025亩,一期建设用地1031亩,一期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二期建设近200亩已经启动。截至目前,在校学生14700余人。设有11个二级学院,本科招生专业34个,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8大学科门类。拥有各类图书300万册(种),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1.13亿元。校内外实习、实验、实训、实践基地400余个。学校为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平安建设先进单位、江西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平安校园。2023年荣获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江西省“返家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引育并举,努力建成一支师德高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业务精湛、思想解放、勇于创新、适应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需要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82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620余人,“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达30%,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210余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630余人,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和省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国家级各类艺术大师、省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四个一批”人才、省级教学名师、省高校金牌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各类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00余人。
学校坚持教学立校,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制定《景德镇学院本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专项行动工作方案(2022-2024年)》,不断优化学校专业结构,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一门,省级特色专业1个,江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现有江西省高水平教学团队4个,建设省级精品资源共享及在线开放课程17门;2人获批江西省新时代学生心中的好老师,2人获批江西省金牌教师,近两年在省级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奖30余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确定了“两减两增”和“两分两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思路。近两年来,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国奖163项,省奖367项;在第17届中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中,获女子丙组67公斤级冠军和62公斤级亚军;在第九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业大赛中,《瓷路文化一一数字化瓷域开拓者》《滴水不染,镇镇有瓷一一陶瓷仿生自洁改性技术拓荒者》项目晋级国赛决赛获银奖1项、铜奖1项。
学校坚持科研兴校,积极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拥有世界陶瓷领域唯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陶瓷文化:保护与创新”教席,教育部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瓷文化传承基地”“全国青少年陶艺培训基地”“江西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江西省特色资源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等10个省级以上文化交流平台和科研平台,获批生命科学科普教育基地、航模与工程技术中心两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2020年以来,主持国家级、省、市级科研项目200余项,教师发表论文1500余篇,获得专利授权600余项,出版专著20余部。
学校坚持开放荣校,扎根地方办大学。学校坚持面向地方办大学、面向产业办学院、面向行业办专业,主动对接江西省“1269”行动计划和景德镇市“3+1+X”产业体系,积极融入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深度推进产教融合、校企融合、校地融合,确立了以陶瓷艺术和师范教育为主体,做强艺术、做优师范、做精理工、做特文管的“一体两翼”学科专业布局。学校培养了10余万各类人才,成为景德镇及周边地区重要人才培养基地,被誉为陶瓷艺术大师的摇篮、中小学教师的孵化基地,培养出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最美公务员”姚石玉,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最美村官”黄娜,全国“乡村最美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程风等一批优秀校友。
学校坚持文化铸校,不断彰显文化育人功能。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组建60多支“红色走读”队伍开展实地寻访革命足迹活动,获全省高校“红色走读”优秀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号召,举办两届“传承与创新——学校的使命与担当中国陶瓷艺术教育”国际论坛、“走进非洲—景德镇学院陶瓷艺术作品展”等大型文化艺术交流和学术研讨活动,扎实开展“陶瓷文化:保护与创新”联合国教席建设,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实施“一院一品”校园文化和党建品牌提升工程,不断增强全体师生的爱校荣校意识,文化育人功能不断凸显。
当前,学校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持续巩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砥砺奋进,锐意进取,坚决打赢“高质量通过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高标准通过师范专业认证、高水平通过全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三大攻坚战,为建设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和“申硕更大”远景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