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代码可通过三大权威渠道:①省教育考试院官网“高考志愿填报系统”;②学校招生网发布的《2025年招生章程》;③省级招生部门印发的《报考指南》。填报时需注意区分院校代码与专业代码,部分专业对选考科目有明确要求。建议采用“冲稳保”策略,结合近三年录取位次合理定位志愿梯度。
院校招生代码 | 学科 | 专业名称 | 专业招生代码 |
---|---|---|---|
0730 | 历史 | 新能源汽车技术 | 111 |
0730 | 物理 | 党务工作 | 523 |
0730 | 历史 | 工商企业管理 | 119 |
0730 | 物理 | 建筑工程技术 | 515 |
0730 | 历史 | 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 | 120 |
0730 | 物理 | 环境管理与评价 | 504 |
0730 | 物理 | 应用化工技术 | 501 |
0730 | 历史 |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 106 |
0730 | 物理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524 |
0730 | 历史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108 |
0730 | 物理 |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 514 |
0730 | 历史 | 分析检验技术 | 101 |
0730 | 历史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 110 |
0730 | 物理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509 |
0730 | 物理 | 建筑工程技术 | 518 |
0730 | 历史 | 环境管理与评价 | 104 |
0730 | 历史 | 建筑工程技术 | 114 |
0730 | 历史 | 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 | 122 |
0730 | 物理 | 大数据与会计 | 521 |
0730 | 物理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507 |
0730 | 历史 | 化工智能制造技术 | 103 |
0730 | 物理 | 建筑工程技术 | 516 |
0730 | 历史 | 智能制造装备技术 | 107 |
0730 | 历史 | 大数据与会计 | 121 |
0730 | 历史 | 建筑工程技术 | 115 |
0730 | 物理 | 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 | 522 |
0730 | 历史 | 建筑室内设计 | 118 |
0730 | 物理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 510 |
0730 | 物理 | 建筑室内设计 | 519 |
0730 | 物理 | 分析检验技术 | 502 |
一、查询方法:
贵州教育考试院
步骤:登录【贵州教育考试院】官网,找到贵州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信息查询相关功能,在里面搜索查询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在贵州招生的院校代码及各批次专业代码信息。
二、查询方法
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官网
步骤:登录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院校官网,点击进入招生网,查询2025年在贵州的招生计划信息,找到所需的代码进行填报。
注意:招生计划表中的国标代码、教育部标准码等信息,不代表志愿填报代码。
充分利用志愿填报资源:参考教育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当地考试院以及各高校的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发布的权威信息,还可借助高考高招类报纸、广播电视节目等资源,为志愿填报提供全面准确的依据。
关注院校专业要求:仔细研读高校招生章程,了解各专业的录取规则、单科成绩要求、身体条件限制等。部分专业对考生的选考科目有明确要求,考生需确保自己符合报考条件。
提前批代码特殊要求:若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贵州有军校、公费师范生等提前批招生,代码可能与普通批不同(如0852-提前批),需关注录取批次限制。
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Guizhou IndustryPolytechnic College),系省教育厅直属的公办高职院校,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贵州省化工学校,是一所工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高职院校,先后获批为“国家级重点中专”“贵州省示范高职学院”“贵州省优质高职院校”,多次获贵州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优秀”等次,2021年获批为贵州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贵州省“三全育人”改革试点单位。凝练了“修德砺能 精工铸艺”的校训精神,“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产业促校”的办学理念和“忠诚坚定、阳光自信、身手敏捷、体魄健康、团结协作、血性担当”的24字学子品格。学院拥有观山湖校区和清镇校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900多亩。目前在校生人数15200人,专任教师330人,其中高级职称225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16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管专家、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师德师风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1人、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名师2名、省“百千万工程”中“千”层次人才2人、省级职教名师3人。现开设专业30个,专业实训室100余个,其中有3个国家级实训基地,3个省级开放实训基地,生均设备值超过7000元/生,构建了以化工应用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智能制造)两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为引领,电气自动化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工商企业管理三个校级重点专业群为支撑的专业群育人体系,基本覆盖贵州十大工业产业。学院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际合作和国际合作,与中石化、浙江吉利集团、贵州磷化集团等多家国内大型企业保持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与浙江大学共建创新创业基地,建成中德智能制造赛训中心。学院被省直有关部门确定为“贵州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贵州省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培训中心”“贵州省退役军人职业教育基地”“贵州省自行车训练基地”,为有关行业领域开展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