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学院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武夷学院录取规则:
第五章 录取原则
第十五条 学校遵照教育部要求,实行“学校负责、省教育考试院监督”的原则实施招生录取工作。
第十六条 学校根据生源情况,在各地招生主管部门规定的范围内确定调档比例。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招生批次,调档比例控制在学校招生计划数的105%以内;实行梯度志愿投档的招生批次,调档比例控制在学校招生计划数120%以内;实行“一档多投”的招生批次,调档比例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学校执行生源所在地省级招生委员会制定的有关加分或降分的照顾政策。
第十八条 学校对除师范类外的其他普通类专业实行“分数优先”的录取规则,即按照考生的投档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并结合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安排专业,各专业志愿之间不设级差;对师范类专业投档时,实行“专业清”的录取规则,即按照考生报考的专业志愿先后方式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另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有关招生文件精神,学校在内蒙古自治区实行“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排队录取”。
第十九条 在投档成绩相同的情况下,学校将综合考虑考生高中阶段综合素质、单科成绩及特长等因素,择优录取考生。参考单科成绩时,文史类以语文、文科综合、数学、外语,理工类以数学、理科综合、语文、外语的顺序排序。排序录取时,所有专业调剂考生的优先级均低于有专业志愿的考生,当考生所报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时,若考生服从专业调剂,学校将根据考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调配到尚未满额的专业;若考生不服从专业调剂,则作退档处理。
第二十条 学校海峡成功学院(校本部办学)、玉山健康管理学院(桃源校区办学)的闽台合作项目面向福建省内招生专业使用同一个院校招生代码。学校按照专业录取原则进行专业投档时,如果考生所填报的专业志愿均没有被录取,并愿意服从专业调剂,学校将按照考生分数从高到低进行调剂录取,并且按照先校本部、后桃源校区的排列顺序调剂到尚未满额的专业。
第二十一条 学校对专业统考考试成绩合格(专业考试成绩达到考生所在省份划定的相应批次艺术类专业统考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和文化考试成绩合格(文化考试成绩达到考生所在省份划定的相应批次艺术类文化考试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进档艺术类考生专业调配细则如下:
1、面向福建省内:根据各专业招生计划按考生的专业文化综合分从高分到低分预录取排序。
编导类专业的综合分=(考生文考总分+固定照顾分)×60%+考生省级专业统考成绩×2.5×40%;
美术类专业的综合分=(考生文考总分+固定照顾分)×40%+考生省级专业统考成绩×2.5×60%。
当考生专业文化综合分相同时,按照考生单科成绩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排序。单科成绩排列顺序:文科编导类按文化成绩、语文、文科综合、数学、外语,理科编导类按照文化成绩、数学、理科综合、语文、外语;文科美术类按省级专业统考成绩、语文、文科综合、数学、外语,理科美术类按照省级专业统考成绩、数学、理科综合、语文、外语。
2、面向福建省外:采用“专业清”的专业录取原则。以考生的专业文化综合分为依据,专业文化综合分相同时,按照美术类为专业成绩、编导类为文化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
编导类专业的综合分=(考生文考总分+固定照顾分)÷高考文化成绩满分×750×60%+考生省级专业统考成绩÷省级专业统考成绩满分×750×40%;
美术类专业的综合分=(考生文考总分+固定照顾分)÷高考文化成绩满分×750×40%+考生省级专业统考成绩÷省级专业统考成绩满分×750×60%;
对于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方式的省份,以省级招生部门确定的投档使用的考生专业文考综合成绩为依据;若省级招生部门投档成绩仅为考生专业成绩或者文化成绩,则以上述公式计算的考生的专业文化综合分为依据调配专业。
第二十二条 学校按照教育部和招生省份制定的有关政策招收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升入本科学习,专业调配按照《武夷学院少数民族预科生转入本科阶段学习专业分流实施办法》执行。
第二十三条 学校在录取结束后,将给每一位被录取者寄发由校长签发加盖学校公章的《录取通知书》,并按照教育部要求和相关省份规定的形式公布。考生亦可登录我校招生网站查询录取结果及录取通知书的寄发状态。
具体专业 | 专业大类 | 专业小类 |
智慧农业(本科) | 农学 | 植物生产类 |
人工智能(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供应链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
网络与新媒体(本科)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产品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环境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环境生态工程(本科) | 工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保险学(本科) | 经济学 | 金融学类 |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酒店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旅游管理类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 | 工学 | 电气类 |
物联网工程(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商务英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美术学(本科) | 艺术学 | 美术学类 |
广播电视编导(本科) | 艺术学 | 戏剧与影视学类 |
动画(本科) | 艺术学 | 戏剧与影视学类 |
生物工程(本科) | 工学 | 生物工程类 |
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 | 工学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茶学(本科) | 农学 | 植物生产类 |
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 | 工学 | 化工与制药类 |
园艺(本科) | 农学 | 植物生产类 |
建筑学(本科) | 工学 | 建筑类 |
土木工程(本科) | 工学 | 土木类 |
康复治疗学(本科) | 医学 | 医学技术类 |
数字媒体艺术(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通信工程(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机械电子工程(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材料类 |
环境工程(本科) | 工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文化产业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 | 理学 | 数学类 |
英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旅游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旅游管理类 |
物流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
工程造价(本科)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汉语言文学(本科)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学前教育(本科)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小学教育(本科)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 | 经济学 | 经济与贸易类 |
高考录取结果公布时间集中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具体时间因省份、录取批次而异,本科批通常在7月中下旬公布,考生可通过省级教育考试院官网查询
高考录取结果公布时间规律
高考录取结果公布遵循分批次原则。全国各省份录取批次可分为提前批(含强基计划、专项计划等)、本科批(包含普通本科批、特殊类型招生)、专科批,时间跨度为7月上旬至8月中旬:
提前批录取结果:通常在高考成绩公布后10-15天陆续公布,包含军事类、艺术类、公费师范生等特殊类型招生;
本科普通批:多数省份集中在7月15日-30日开放查询,重点大学录取结果多在中旬后段公布;
专科批录取结果:一般于8月1日-20日发布,部分省份可能延迟至8月底。
武夷学院坐落在“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全国第一批国家公园——武夷山,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强化内涵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开放办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总体定位:地方性、应用型、有特色
●发展目标定位: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大学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
●学科专业定位:以茶学、旅游管理、艺术学为特色,积极培育新型工科,努力实现多学科协调发展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闽北、服务福建、面向全国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思想品德优良、专业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校训:涵养穷索,致知力行
●学校精神:艰苦创业,奋发有为
学校现为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首批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福建省一流应用型建设高校,具有招收港澳台地区学生资格。
学校占地面积3000亩,现有校舍建筑面积39.5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3.75亿元,图书馆藏书273.71万册,建立了期刊、报纸全文数据库、硕博论文数据库、知识视频数据库、电子图书等中外文本地镜像站点。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约1.5万人,本科招生专业44个,省级重点(应用型)学科8个,国家级和省级特色(一流)专业25个,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59门,省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2个,省级实践教学及就业实习示范基地10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3个。
学校建设有福建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宋明理学研究中心、福建省生态产业绿色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省茶产业大数据与智能化重点实验室、省级竹生态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2011中国乌龙茶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竹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24个,省科技创新团队3支。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100余名。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超过51%,具有硕博学位教师占比超过93%。一批教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福建省优秀教师、福建省先进工作者、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有100余名院士、“长江学者”“闽江学者”和知名专家聘为学校特聘教授、客座教授、讲座教授,多国文教专家在校任教。
学校以区域产业为导向,多元联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福建省建筑结构大赛、福建省机械创新大赛等国家、省级学科技能和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众多奖项。
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也是福建省海外华文教育基地、中华传统文化体验推广中心,先后有来自40余个国家留学生来校学习。在全国率先创新闽台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4+0”办学新模式,与台湾20余所高校开展合作交流,吸纳优质教育资源共育应用型人才。
学校荣获 “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之家”“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全国红十字会模范单位”“全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工作先进单位”“福建省省级水利风景区”“福建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福建省文明校园”“福建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