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学院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安康学院录取规则:
第三章 录取规则
第八条 学校在网上远程录取时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控制在分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计划的120%以内。
第九条 各专业无男女生比例限制。对往届生和应届生一视同仁。对考生的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参考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认可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制定的高考加分优惠政策。
第十条 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在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情况下,录取下一志愿的合格考生。
第十一条 考生的专业安排办法:
(1)以调阅档案的考生投档成绩排序,按招生计划数1︰1划定预录取分数线。
(2)预录取分数线以上的考生,按照考生所报专业志愿第一志愿优先,第二志愿以后视为平行志愿的原则安排专业(投档成绩相同时,文化课成绩高者优先)。
(3)专业安排从高分到低分按考生所报专业志愿安排。未被志愿专业录取且服从调剂的考生,参考考生的相关科目成绩、特长及身体条件等综合考虑安排专业。在投档成绩相同的情况下,我校将以相关科目成绩和外语成绩等作为录取参考。
(4)对于预录取分数线以上,但不能满足志愿专业且不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作退档处理,不满额的专业由其他进档考生从高分到低分递补。
第十二条 艺术类专业录取办法:凡报考我校的所有艺术类考生须参加我校组织的艺术类专业课考试(陕西省美术类考生只需参加省美术类专业课统考),且专业成绩合格,并符合考生户口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艺术类专业录取条件,文化课考试成绩达到考生所在省划定的录取分数控制线,美术学、音乐学和艺术设计专业按照专业课考试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学前教育专业按照文化课考试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第十三条 体育类专业招生录取办法:报考体育教育专业的考生,须参加户口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体育专业招生专业课统一考试,德智体全面考核,考生户口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办公室投档后,按专业课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第十四条 考生可以通过各省级招办查询我校的招生计划和本人的录取结果,也可以登陆我校的招生信息网:http://www.aktc.net.cn/zsb查询。
具体专业 | 专业大类 | 专业小类 |
化妆品技术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轻工类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网络与新媒体(本科)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环境生态工程(本科) | 工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秘书学(本科)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物联网工程(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商务英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美术学(本科) | 艺术学 | 美术学类 |
音乐学(本科) | 艺术学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园林(本科) | 农学 | 林学类 |
茶学(本科) | 农学 | 植物生产类 |
制药工程(本科) | 工学 | 化工与制药类 |
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 | 工学 | 化工与制药类 |
护理学(本科) | 医学 | 护理学类 |
康复治疗学(本科) | 医学 | 医学技术类 |
数字媒体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农学(本科) | 农学 | 植物生产类 |
统计学(本科) | 理学 | 统计学类 |
材料化学(本科) | 工学 | 材料类 |
地理科学(本科) | 理学 | 地理科学类 |
生物技术(本科) | 理学 | 生物科学类 |
应用化学(本科) | 理学 | 化学类 |
应用物理学(本科) | 理学 | 物理学类 |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 | 理学 | 数学类 |
英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电子商务(本科) | 管理学 | 电子商务类 |
旅游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旅游管理类 |
财务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工程造价(本科)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汉语言文学(本科)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体育教育(本科) | 教育学 | 体育学类 |
学前教育(本科)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小学教育(本科)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 | 法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
社会工作(本科) | 法学 | 社会学类 |
金融工程(本科) | 经济学 | 金融学类 |
会计学(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工程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大学志愿填报后,录取结果一般在10-15天内可查询,不同批次、地区和院校的具体时间有所差异
1、录取结果查询时间差异
录取批次决定查询周期。高考录取按批次进行(如提前批、本科批、专科批),各批次填报与录取时间不同。例如,强基计划录取结果可能在一周内公布,而本科普通批通常需10-15天。
2、省份和招生政策影响进度。不同省份的录取进度受考生数量、招录流程复杂度影响,例如人口大省的本科批结果可能晚于其他省份1-2天。2025年起全国多地实施新高考政策,合并录取批次后,部分省份的查询时间可能相对集中。
安康学院是安康市唯一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公办本科院校,以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其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安康大学,1963年因国家经济困难停办,1978年8月恢复办学,1984年6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安康师范专科学校,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安康学院。
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部,居秦巴之间,汉水之滨,与鄂、渝、川三省市相毗邻,处关中、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区的几何中心,依山傍水,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交通便捷,秦、楚、巴、蜀多元文化样态在此交融生辉,是宜居宜学的理想之地。
学校确立了“服务基础教育、服务‘三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坚定走地方化、应用型、开放式的办学道路,实施特色发展,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强化教学中心地位,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办学声誉和社会满意度显著提升。累计培养了8万余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是陕西省教育厅与安康市人民政府共建单位,陕西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教育部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应用型建设高校。
学校现有江南、江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813亩,校舍建筑面积34.3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00.18万册、电子图书105万册、中文报刊310余种,校园网出口万兆带宽,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1.26亿元。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2000余人,学科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医学等十个门类,设有12个二级学院,开设41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秦巴山区农业为特色的现代农业学科方向,以师范为特色的教师教育学科方向,以陕南民间文化为特色的人文社会学科方向,以陕南生态为特色的秦巴资源保护利用学科方向。学校获批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项,国家级一流专业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各1个,省级一流专业9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教学团队1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8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门,省级特色线上课程1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4个,省级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1个,中华诵写讲基地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创新创业试点学院1个,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
学校现有教职工948人,其中专任教师703人,高级职称教师26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84人,“双师型”及行业工程背景教师252人,聘有包括院士、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行业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在内的159人为学科首席专家、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受聘为外校博导、硕导教师46人。学校现有省级教学名师11人,陕西省优秀教师、三五人才、先进工作者、“六个一批”人才、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青年科技新星、高校“青年杰出人才”、师德先进个人25人,5名教师入选陕西省“特支计划”和“三秦英才特支计划”,160余名教师被省市政府主管部门聘为科技特派员、首席专家、“三区”科技人才,“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
学校建有陕西省茶产业协同创新中心、陕西富硒循环农业发展研究院、陕西省茶叶省市共建重点实验室、陕南乡村振兴研究中心、陕西省蚕桑重点实验室、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中心、陕南生态经济研究中心、“汉调二黄”陕西省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等20个省级科研平台、8个市级科研平台和7个校级研究中心,组建省级科技创新团队4支,校级科技、社科创新团队16支。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联合建设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3个。截至目前,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622项;出版著作、教材444部;发表学术论文7319篇;取得国家专利290项;获得各级科学技术奖、哲学社会科学奖等425项。《安康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陕西高校优秀社科期刊”,“陕南民间文化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
学校秉承“笃学、尚行、砺志、创新”的校训,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升本以来,学校承担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项,省部级教改项目48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28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27项,省级优秀教材8部。近三年,获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70项。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数学建模等各类学科专业竞赛、创新与技能竞赛和文体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321项、省部级奖1148项;学生发表论文、作品199篇。学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多次获得国家及省级表彰。学校面向24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被陕西省教育厅授予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陕西省示范性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机构。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服务地方,与区域经济、社会互动发展,积极探索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了多种模式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实施“安康学院服务安康经济社会发展行动计划”,与地方政府签订校地合作协议,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陕西科技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省内外高校建立合作办学友好关系,与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共建协议,为企业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
与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波兰、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30余所高校开展人才联合培养、访学研修、教学科研合作等工作。已有300余人次师生通过我校对外合作渠道出国、出境学习深造,每年聘请多名境外优秀教师来我校讲学并开展教科研合作。目前有来自5个国家的22名留学生在我校学习。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十四五期间,学校将紧紧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奋力实现办学层次提升的总任务,秉持“艰苦创业、团结奉献;守正创新、追求卓越”的安康学院精神,为把学校建成有特色、高品质、国内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