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录取规则:
第二章 录取原则
第一条 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计划是通过甘肃省教育厅、学院招生简章、阳光高考网站和学院网站等形式向考生公布。
第二条 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针对甘肃省考生的体检要求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新生入学后还需进行体检复查。
第三条 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根据甘肃省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学院硬件建设及生源情况申请招生计划。
第四条 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执行甘肃省教育行政部门、甘肃省教育考试院投档的政策规定。
第五条 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属甘肃省综合评价招生院校之一,优先录取综合评价招生报名和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在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情况下,可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
第六条 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依据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按照投档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第七条 专业录取从高分到低分依次按照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顺序录取。对服从专业调剂者,调到未录满专业;对不服从者,作退档处理。
第八条 外语语种要求:英语。
第九条 学院录取结果按照教育部要求和甘肃省教育厅规定的形式公布,考生可登录甘肃省教育考试院网站查询。
第十条 被我院录取的考生,经省教育考试院批准后,由学院直接向考生发放(邮寄)“新生录取通知书”。
第十一条 新生持录取通知书和学校要求携带的有关证件,应按期到校办理入学手续;未经请假逾期未报到者,根据教育部41号令相关要求按自动放弃入学资格处理,取消其入学资格。
第十二条 招生对象:甘肃省内参加2020年高考的应、往届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参加中职升学考试报名的中等职业学校、技工院校和职业高中的考生,应、往届考生在录取时一视同仁。省外招生资格,根据省教育厅批准的省份开展招生,分省招生专业和计划详见2020招生志愿指导书。
具体专业 | 专业大类 | 专业小类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科) | 交通运输 | 道路运输类 |
环境监测技术(专科) | 资源环境与安全 | 环境保护类 |
有色金属智能冶金技术(专科) | 能源动力与材料 | 有色金属材料类 |
矿山智能开采技术(专科) | 资源环境与安全 | 金属与非金属矿类 |
电梯工程技术(专科) | 装备制造 | 机电设备类 |
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专科) | 交通运输 | 铁道运输类 |
智能焊接技术(专科) | 装备制造 | 机械设计制造类 |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科) | 资源环境与安全 | 测绘地理信息类 |
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科) | 交通运输 | 道路运输类 |
分析检验技术(专科) | 生物与化工 | 化工技术类 |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科) | 装备制造 | 自动化类 |
建设工程管理(专科) | 土木建筑 | 建设工程管理类 |
数字媒体技术(专科) | 电子信息 | 计算机类 |
书画艺术(专科) | 文化艺术 | 艺术设计类 |
学前教育(专科) | 教育与体育 | 教育类 |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科) | 公共管理与服务 | 公共事业类 |
旅游管理(专科) | 旅游 | 旅游类 |
现代物流管理(专科) | 财经商贸 | 物流类 |
电子商务(专科) | 财经商贸 | 电子商务类 |
大数据与会计(专科) | 财经商贸 | 财务会计类 |
环境工程技术(专科) | 资源环境与安全 | 环境保护类 |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科) | 电子信息 | 计算机类 |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科) | 电子信息 | 计算机类 |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科) | 交通运输 | 道路运输类 |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科) | 装备制造 | 自动化类 |
数控技术(专科) | 装备制造 | 机械设计制造类 |
工程造价(专科) | 土木建筑 | 建设工程管理类 |
建筑工程技术(专科) | 土木建筑 | 土建施工类 |
工程测量技术(专科) | 资源环境与安全 | 测绘地理信息类 |
矿物加工技术(专科) | 资源环境与安全 | 金属与非金属矿类 |
应用化工技术(专科) | 生物与化工 | 化工技术类 |
从高考成绩公布到最终录取结果出炉,通常需要15天至1个月不等,完整录取周期可能持续40天左右。具体时长因省份、录取批次而异,考生需结合本省招生办公布的时间表主动查询。
一、各省录取时间差异较大
不同省份的高考录取日程由当地教育考试院独立安排,因此全国没有统一的时间标准。
二、不同批次的录取时长不同
高考录取按批次进行,各批次的时间跨度差异显著:
本科提前批:涉及军校、公费师范生等特殊类型招生,通常最早启动且耗时最短。
本科批:普通本科批次因考生数量多、审核流程复杂,耗时较长。
高职(专科)批:通常在本科录取结束后进行,周期较短。
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享誉海内外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基地“铜城”——甘肃白银。学校前身是1958年创立的白银公司技工学校、1984年创立的白银有色金属职工大学,2011年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经市属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将甘肃省靖远师范学院(始建于1935年)、白银市工业学校(始建于1986年)整体并入。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综合性公办普通高等院校,是甘肃省“双高计划”立项建设学校。
学校设南北两个校区,占地830余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6946万元,馆藏纸质图书42万册,电子图书资源总量约16T。有各级各类注册学生8500人,其中:全日制专科生7600人、中职生900人。自建校以来,共培养毕业生近50000余名,为甘肃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综合素质优良。现有教职工485人,有专任教师461人,其中:教授级职称教师3人、副教授级职称教师105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160人、教学名师16人、专业带头人62人、骨干教师187人、“双师型”教师360人、省级“园丁奖”2人、市级“园丁奖”12人,有外聘兼职教师165人。校内建有“孙耀恒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李振瑜甘肃省技能大师工作室”。
学校专业门类齐全特色鲜明。设教育与艺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矿冶工程学院、现代服务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财经商贸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开设全日制高职专科专业30个,建成省级特色专业1个,形成了以资源开发和有色金属采选冶化类专业为特色,现代装备制造类和学前教育专业为优势,持续发展壮大汽车工程、财经商贸、信息技术、建筑工程等专业群,形成了综合性的专业布局结构。建有校内实训室135个、校外实训基地180个、教师实践基地15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1个。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深度有底蕴。学校与国内外300多家行业领军企业、中央及省属大型国有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毕业生提供广泛的就业岗位。毕业生就业率常年稳定在95%以上。学校与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开设订单冠名班、合作举办现代学徒制和新型学徒制试点,合作开展有色冶金类专业职业技能“1+X”证书试点。同时与中德诺浩(北京)教育投资有限公司、甘肃导航标教育集团、北京德信合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德国手工业协会、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达内教育集团等开展校企合作育人、订单培养、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学校还把发展的目光投向世界,积极引进欧美多个发达国家优质教育资源,在赞比亚等“一带一路”国家建有培训基地,成为教育部职业教育“走出去”首批试点院校,2017年招生的首批17名留学生已顺利毕业。
教学科研成果显著。近五年来,学校教师在国家级、省级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946篇,其中国内核心期刊发表51篇,国外SCI发表4篇;出版专著18部、教材62本,开发一体化校本教材54本,均用于学校教学;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0项。教师在省级以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21人获得省级一、二、三等奖,1人获省部级奖;1人入选理论界“甘肃省优秀青年文化人才”,建成1个国家级大师工作室,2个省级名师工作室,1个名师工作室正在建设中;学校教师完成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47项、在研项目28项,到账科研经费432万元,学院科研投入300多万元。学校与中科院近物所开发的“重粒子加速器测磁线圈”项目荣获全国技工科研成果一等奖;与航天510所研发生产的“神七”“神八”航空电源盒得到良好应用 。
学校是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全国职工教育培训先进单位,全国有色金属院校师资培训基地。建成中央财政支持的数控技术及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实训基地、甘肃省第64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工业和信息化人才培养综合服务平台测评中心。先后获得“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奖”“全国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先进单位”“全省职业培训优秀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白银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面向未来,学校正乘着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春风,擂响高质量发展的激越鼓点,坚定不移向着建设“特色鲜明、全省一流”高水平职业院校而努力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