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南京林业大学录取规则:
具体专业 | 专业大类 | 专业小类 |
生态修复学(本科) | 农学 | 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 |
木结构建筑与材料(本科) | 工学 | 林业工程类 |
智慧林业(本科) | 农学 | 林学类 |
智能车辆工程(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家具设计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林业工程类 |
数字经济(本科) | 经济学 | 经济学类 |
经济林(本科) | 农学 | 林学类 |
人工智能(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本科)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智能制造工程(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机器人工程(本科) | 工学 | 自动化类 |
公共艺术(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产品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环境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森林保护(本科) | 农学 | 林学类 |
城乡规划(本科) | 工学 | 建筑类 |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广播电视学(本科)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地理信息科学(本科) | 理学 | 地理科学类 |
能源与动力工程(本科) | 工学 | 能源动力类 |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生物制药(本科) | 工学 | 生物工程类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 | 工学 | 电气类 |
物联网工程(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木材科学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林业工程类 |
森林工程(本科) | 工学 | 林业工程类 |
林产化工(本科) | 工学 | 林业工程类 |
风景园林(本科) | 工学 | 建筑类 |
生物工程(本科) | 工学 | 生物工程类 |
包装工程(本科) | 工学 | 轻工类 |
轻化工程(本科) | 工学 | 轻工类 |
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 | 工学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本科) | 农学 | 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 |
园林(本科) | 农学 | 林学类 |
交通工程(本科) | 工学 | 交通运输类 |
交通运输(本科) | 工学 | 交通运输类 |
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 | 工学 | 化工与制药类 |
园艺(本科) | 农学 | 植物生产类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土木类 |
土木工程(本科) | 工学 | 土木类 |
数字媒体艺术(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软件工程(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自动化(本科) | 工学 | 自动化类 |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 | 工学 | 仪器类 |
机械电子工程(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工业设计(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车辆工程(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材料类 |
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材料类 |
环境工程(本科) | 工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测绘工程(本科) | 工学 | 测绘类 |
农林经济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农业经济管理类 |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本科) | 农学 | 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 |
林学(本科) | 农学 | 林学类 |
生态学(本科) | 理学 | 生物科学类 |
环境科学(本科) | 工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材料化学(本科) | 工学 | 材料类 |
生物科学(本科) | 理学 | 生物科学类 |
生物技术(本科) | 理学 | 生物科学类 |
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 | 理学 | 数学类 |
英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日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电子商务(本科) | 管理学 | 电子商务类 |
旅游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旅游管理类 |
市场营销(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工商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汉语言文学(本科)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广告学(本科)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社会工作(本科) | 法学 | 社会学类 |
法学(本科) | 法学 | 法学类 |
金融工程(本科) | 经济学 | 金融学类 |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 | 经济学 | 经济与贸易类 |
会计学(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工程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高考报考后,录取结果通常在填报志愿后的一段时间内公布。根据历年的情况,具体时间如下:
1. 提前批次:预计在7月上旬就可以查询到录取结果。提前批次是高考志愿中最早进行的一批,因此录取结果也会相对较早出来。
2. 本科批:预计在填报志愿后25天左右可以查到录取结果。本科批通常在提前批次之后进行。
3. 专科批次:专科批次的录取结果通常会在填报后的5-7天或10天左右公布,具体取决于所在省份的录取规则。
需要注意的是,各个省之间公布时间有差异,具体还是以当地招生办出的公告为准。此外,每年招生期间,有些骗子可能会利用家长和考生对录取信息不了解的空子,因此考生不要轻易将自己的身份证号、准考证号等信息泄露给别人,所有考生均可通过官方渠道查询自己的录取状态。
南京林业大学是一所以林科为优势,以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理、工、农、文、管、经、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学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江苏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建高校。
学校前身可溯源至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农学博物科和1914年金陵大学农科。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以南京大学林学院(原国立中央大学林学院)、金陵大学林学院为主体,合并成立南京林学院,是当时全国仅有的三所高等林业院校之一。1955年华中农学院林学系(武汉大学、南昌大学和湖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组成)并入。1972年更名为南京林产工业学院;1983年恢复南京林学院名称;1985年更名为南京林业大学。
学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现有林草学院、水土保持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人工智能学院、风景园林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家居与工业设计学院、轻工与食品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生态与环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体育教育部等23个学院(部)。
学校人才培养涵盖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继续教育及干部培训等各层次,共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万余人。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18项、二等奖22项。现有本科专业73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8个。林学类专业(林学、园林、森林保护)和林业工程类专业(林产化工、木材科学与工程、森林工程)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育计划2.0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实践教育中心18个,江苏省重点产业学院2个,江苏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个,江苏省产教融合重点基地1个。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2个;江苏省首批优秀基层教学组织3个。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6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0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1门。在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国赛金奖19项,银奖5项,铜奖11项;被授予"教育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教育部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入选"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学校秉承"诚朴雄伟、树木树人"的校训和"团结、朴实、勤奋、进取"的校风,先后培养了包括9位院士在内的20余万名优秀人才。
学校是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整体授予权的高校。现有7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和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林业工程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1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8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含重点培育学科)13个,江苏省重点学科10个。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林业工程、林学获评A+、风景园林学获评A-。第五轮学科评估再获佳绩,形成了高峰高原学科协调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工程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农业科学、材料科学、化学、环境生态学和生物与生物化学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机构排名前1%。
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员工2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80余人,博士生导师284人,具有高级职称114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其他国家级人才3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人,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首席科学家4人,国家、省部级教学名师11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1个。省部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4人,省"333工程"二、三层次、"青蓝工程""六大高峰"等各类省级人才计划471余人;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及"青蓝工程"等省级创新团队18个。
学校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瞄准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碳达峰碳中和、健康中国等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高质量发展。"十四五"以来,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7项、课题27项,国家生物育种科技专项 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重点项目1项。在《Nature》《PNAS》等国际顶刊发表高水平论文33篇, ESI高被引论文424篇,审认定良种40个,获植物新品种权79个,制/修订国际/国家标准62项。学校先后获国家级科技奖励60余项、省部级科技奖励4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建有"林木遗传与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林木遗传与种质创新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林木生物质低碳高效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机电产品包装生物质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林木生物质先进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南方现代林业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林产化学与材料国际创新高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等国家级创新平台5个、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50余个。建有江苏省重点培育智库(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研究院)、江苏省决策咨询基地(江苏生态林业与双碳战略研究基地)、江苏省高校社科普及基地(江苏省生态科普教育示范基地)。7份智库成果获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40余份智库成果获中央部委和江苏省等省部级领导批示,20余份成果被全国人大、政协、江苏省委省政府等采纳或采用。学校持续发布《生态林业蓝皮书》和《生态文明绿皮书》。
学校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作为全国最早招收来华留学生的林业院校之一,每年接收600余名外国留学生来校攻读学位或进修学习,是首批通过全国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的高校。"十四五"以来,先后与20多个国家或地区百余所世界一流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合作关系,与美国阿拉巴马农工大学合作开展中文教育和中国文化交流,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联合举办"3+2"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加拿大新布伦瑞克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英国思克莱德大学等海外高校开展人才联合培养项目,与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海外名校联合开展长短期学分互认访学项目等,是江苏省首批具有外事自主审批权的地方高校。
学校坚持多校区融合发展,拥有南京新庄校区、淮安校区和正在建设中的白马新校区,总面积10244.15亩。图书馆拥有纸质文献总量240多万册,电子图书430多万册;构建了校区全覆盖高效运行的智慧校园一体化网络。
巍巍上庠,百廿星辰,人文渊薮,底蕴深厚。在百余年办学历程中,南京林业大学赓续红色基因,厚植绿色优势,培育形成"红绿相融"特色校园文化。新时代新征程,学校将坚持"双一流"建设与高质量发展双轮驱动,致力于建设林科特色鲜明的世界高水平大学,向着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远景目标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