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文/小天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录取规则: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录取规则

五、录取规则
1.我校招生工作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2.录取办法:按照内蒙古自治区招生录取规则进行录取,即专业志愿清,录取和安排专业以投档成绩为准。
3.凡填报我校音乐学、音乐表演本科专业志愿的考生,必须参加自治区2020年音乐类统考且成绩合格。我校承认外省区考生所在省(市、自治区)专业联考合格成绩。考生高考文化课分数必须达到考生所在省(市、自治区)音乐类文化课最低分数控制线。音乐学、音乐表演专业(专业主试为声乐、键盘乐、器乐只招收马头琴、四胡、三弦、扬琴、笛子、潮尔、打击乐、古筝)全部投档考生按专业课考试成绩统一排序后(专业主试不分类排序),由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以上专业只录取具有专业志愿的考生,无专业志愿不调剂。
4.凡填报我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蒙语授课)投档考生必须为报名参加内蒙古自治区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蒙授其他艺术类考生,按文化课考试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只录取具有专业志愿的考生,无专业志愿不调剂。
5.凡填报我校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民族工艺装饰设计方向)、服装与服饰设计(民族服装设计方向)专业等本科专业志愿的考生,必须参加自治区2020年美术类专业课统考且成绩合格。我校承认外省区考生所在省(市、自治区)美术类专业课联考合格成绩。高考文化课分数必须达到考生所在省(市、自治区)美术类考生文化课最低分数控制线。投档考生按专业考试成绩乘60%与文化课成绩乘40%之合由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以上专业只录取具有专业志愿的考生,无志愿不调剂。
6.凡填报我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考生,体育统考成绩合格,投档考生按文化课考试成绩排序,由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7.报考我校普通文、理科,蒙授文、理科非艺术类本、专科的考生,高考分数须达到考生所在省(自治区)相应本、专科专业考生文化课分数最低控制线。投档考生按文化课考试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8.区外考生填报志愿时注意专业计划性质,部分计划属于蒙古语协作八省区交换生计划,只招收录取蒙古族具有蒙古语加试成绩考生。
9.区内外报考我校各专业考生,投档成绩相同的平行分,按照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公布的平行分录取规则录取。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专业设置

具体专业专业大类专业小类
数字经济(本科)经济学经济学类
网络空间安全(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网络与新媒体(本科)文学新闻传播学类
服装与服饰设计(本科)艺术学设计学类
产品设计(本科)艺术学设计学类
环境设计(本科)艺术学设计学类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本科)教育学体育学类
税收学(本科)经济学财政学类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类
美术学(本科)艺术学美术学类
音乐表演(本科)艺术学音乐与舞蹈学类
音乐学(本科)艺术学音乐与舞蹈学类
舞蹈学(本科)艺术学音乐与舞蹈学类
档案学(本科)管理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
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网络工程(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工学计算机类
水质科学与技术(本科)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环境工程(本科)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文化产业管理(本科)管理学工商管理类
民族学(本科)法学民族学类
应用化学(本科)理学化学类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理学数学类
英语(本科)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日语(本科)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翻译(本科)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类
汉语言文学(本科)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本科)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
新闻学(本科)文学新闻传播学类
体育教育(本科)教育学体育学类
学前教育(本科)教育学教育学类
小学教育(本科)教育学教育学类
科学教育(本科)教育学教育学类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法学(本科)法学法学类
金融学(本科)经济学金融学类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录取结果几天出来

大学志愿填报后,录取结果一般在10-15天内可查询,不同批次、地区和院校的具体时间有所差异

1、录取结果查询时间差异

录取批次决定查询周期。高考录取按批次进行(如提前批、本科批、专科批),各批次填报与录取时间不同。例如,强基计划录取结果可能在一周内公布,而本科普通批通常需10-15天。

2、省份和招生政策影响进度。不同省份的录取进度受考生数量、招录流程复杂度影响,例如人口大省的本科批结果可能晚于其他省份1-2天。2025年起全国多地实施新高考政策,合并录取批次后,部分省份的查询时间可能相对集中。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呼和浩特民族学院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直属高校,自治区重点建设院校,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建高校。学校在乌兰夫同志的关怀支持下于1953年建立,前身是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和内蒙古民族师范学校,2000年合并组建了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呼和浩特民族学院。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20年被列入自治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规划建设。2023年成为自治区“十四五”时期应用型转型高校,自治区人员总量控制试点高校。

作为内蒙古创办最早的一所民族院校,学校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学校发展最鲜亮的底色。在70年的办学进程中,培养了5万名毕业生,他们扎根内蒙古大地,成为边疆地区“靠得住、下得去、干得好”的优秀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学校先后10次荣获国家和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光荣称号。学校校舍面积265981平方米,纸质图书107.46万册,电子图书120.27万册,固定资产总值6.61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37亿元。

【人才培养】学校设有17个二级学院,有教育学、数学2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中国少数民族史、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翻译)2个国家民委重点建设学科。现开设42个本科专业、6个专科专业,涵盖教育学、理学、工学、法学、文学、艺术学、经济学、管理学等8个学科门类。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学前教育2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小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水质科学与技术、新闻学、翻译等9个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14门自治区级一流课程、7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0门自治区在线开放课程。有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校内实践教学平台95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427处。获“自治区高校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建设先进集体”。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915人,其中本科生9191人、专科生724人。毕业生中涌现出了“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基层教师娜仁图雅,《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曲作者阿拉腾奥勒等一批杰出校友。近五年,与区内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69人,积累了较丰富的研究生培养经验。

【师资队伍】全校现有教职工690人,其中专任教师517人,专任教师中博士占25.15%、硕士及以上占84.72%,副高及以上职称占44.71%。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团队1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48人,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5人,自治区“111人才工程”“草原英才工程”“321人才工程”人选12人,“四个一批”人才1人,自治区青年创新人才1人,“草原英才工程”青年创新人才5人,自治区教学名师8人,教坛新秀7人,自治区高校青年科技英才领军人才3人和骨干人才2人。有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委员1人。聘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教师荣获自治区自然科学二等奖、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民委教学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

【科学研究】学校现有“可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院士专家工作站。有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重点研究基地、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17个。近五年,新增各级各类科研立项581项,科研经费达到1.5亿元(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发表论文1078篇,出版著作125部,获得国家专利授权38项。研究制定了《信息处理用传统蒙古文排序》《信息处理用蒙古文词语标记》等国家标准。制定行业技术规范2项,研发的“蒙汉在线机器翻译系统”获全国机器翻译评测第一名。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国民族报》《内蒙古日报》刊发多篇理论文章。学报《蒙古学研究》是综合性学术期刊,曾获得《全国民族地区民族文字版优秀学报》《北方优秀期刊》《首届内蒙古出版奖》,在蒙古学领域有较高声誉。

【社会服务】学校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谋篇布局,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在乡村振兴、数字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助推五大任务见行见效。在锡林郭勒盟宝绍岱苏木及乌兰察布市化德县昔尼乌素村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壤环境检测,种植沙柳300多亩,推动当地生态环境改善;加强“产学研”合作,在沙地野生蔬菜开发、农业牧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向与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农科院以及农业企业合作,取得系列成果;成立乡村振兴服务团队,为通辽市库伦旗先进苏木农户提供合理化植物种植方案、土壤环境改善恢复策略和实施垃圾处理新模式;学校积极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推广普及,组建3批共190名师生支教团,帮扶兴安盟有关学校,在全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达标校评估中,学校被评为“优秀”等级。近五年,完成多项国家民委重点委托项目、自治区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多篇咨询报告被国家民委、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基层政府采纳。

【校园文化】学校秉承“崇正、尚智、务本、传承”的校训,创新实施“三贯通五参与十融入”思政工作体系和“23456”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程,努力使每一名师生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播种者和推动者。近三年连续荣获国家、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新城区四级民族团结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学校全面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形成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系列品牌活动。校园足球、校园那达慕是内蒙古自治区校园文化精品项目,学生男子足球队获得7次自治区冠军、蝉联两届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校园组季军。校园乌兰牧骑深入基层开展多场演出,传递党的声音。学校获评“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自治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自治区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自治区首批平安校园”“全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校团委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委”,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党支部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 。

【合作交流】学校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与蒙古国、白俄罗斯、菲律宾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建有教育部“蒙古国研究中心”和国家民委“‘一带一路’沿线‘汉译学’研究中心”等2个国别区域研究中心,主办“民俗文化与‘一带一路’国家的民心相通”等学术会议,推进人文交流。学校与中央民族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建立对口支援关系,与南京工业大学和区内有关高校开展合作培养和交流。学校加强校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共建自治区唯一一家“华为云学院鲲鹏中心”,为自治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数字经济产业提供自主可控技术应用型人才支撑。与国内7家知名企业共建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科学、数字经济等7个新兴本科专业,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学校与呼市新城区、苏尼特左旗、乌拉特后旗、新巴尔虎右旗等地方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积极拓展办学资源,推进全方位合作。

当前,全校师生员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教育和文化的重要论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区域高水平应用型民族大学的办学目标,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完成好自治区“两件大事”提供重要人才和智力支撑,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民院力量。

小编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猜你喜欢

2025年绥化学院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25-07-17

2025年太原理工大学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25-07-17

2025年新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25-07-17

2025年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25-07-17

2025年重庆电信职业学院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25-07-17

2025年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25-07-17

2025年乐山师范学院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25-07-17

2025年伊春职业学院录取规则及专业设置 录取结果一般几天出来

25-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