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联合大学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北京联合大学录取规则:
第四章 录取规则
第十四条 学校依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本年度《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以及相关文件的规定,全面贯彻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综合衡量考生的德智体美,择优录取。
第十五条 学校根据各省招生计划和考生报考情况,确定调档比例和调档分数线。录取时,学校将根据生源状况和生源质量在相应省份适量调整招生计划。
第十六条 学校鼓励考生报考第一志愿,且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在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情况下,接受非第一志愿考生。
第十七条 对于进档考生,学校采取分数优先的原则,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专业之间没有分数级差。当考生所有专业志愿均不能满足,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将按照分数优先的原则,随机调录到计划未满的专业,不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将予以退档。
第十八条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工商管理(国际商务管理)专业的全英班进档考生英语成绩不低于90分。
第十九条 教育部、各省高招办规定的各类加分均记入录取总分。
第二十条 除特殊说明外,无单科成绩限制。
第二十一条 报考我校高职的考生,按照北京市各专业指定的会考科目,且符合我校各专业会考成绩的要求按照文化课分数由高到低进行录取。
第二十二条 我校所有专业,除小语种专业语种不限外,其他专业均只招收英语考生。
第二十三条 艺术类专业录取规则
1、美术类、音乐类本科专业按综合成绩择优录取,综合成绩=专业校考成绩×60%+文化成绩×40%;
2、美术类高职专业按综合成绩择优录取,综合成绩=专业统考成绩×50%+文化成绩×50%;
3、音乐类高职专业按综合成绩择优录取,综合成绩=专业校考成绩×50%+文化成绩×50%;
4、表演类专业按专业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5、美术类、音乐类本科专业成绩京内、外各前3名的考生在高考成绩达到当地艺术本科分数线的基础上,优先录取(不参加综合成绩排名)。
第二十四条 单考师资本科录取原则
1、只招收具有本市正式户口的中专、职业高中应届毕业生;
2、考生应具备做教师工作的基本素质;
3、所报专业与在中等教育阶段所学专业对口或相近;
4、符合本章程第十条规定的师范类专业体貌及健康条件要求。
5、考生文化课成绩须达到我校划定的单招师资本科分数线。
6、考生须通过学校相关专业单独考试且成绩合格。
7、按照文化课成绩与专业成绩总和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8、专业志愿按“专业清”方式,按考生所报志愿顺序录取。
9、按上述原则未完成招生计划的情况下,剩余计划转入普通本科相应专业。
第二十五条 高职单招录取原则
1、考生文化课成绩须达到北京市高职单招控制分数线。
2、考生须参加学校单独专业考试或通过学校认证。
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录取原则:
(1)具有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含)以上证书且通过学校认证的一志愿考生优先录取。
(2)学校单独专业考试成绩达到130分以上的一志愿考生按照专业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优先录取。
(3)如上述考生未满足招生计划,通过学校单独专业考试或通过学校认证的一志愿考生,按照文化课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4)如一志愿考生未满足招生计划,按照上述顺序录取二志愿考生。
4、旅游管理、国际商务(国际物流)、市场营销(医药)专业录取原则:
(1)通过学校单独专业考试或通过学校认证的一志愿考生,按照文化课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2)如一志愿考生未满足招生计划,按照文化课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二志愿考生。
5、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录取原则:
(1)通过学校单独专业考试的一志愿考生,按照专业课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2)如一志愿考生未满足招生计划,按照专业课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二志愿考生。
6、在志愿考生未完成招生计划的情况下,剩余计划转入普通高职相应专业。
第二十六条 学校艺术特长生招生、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的录取办法,按照学校2010年相关类别招生简章和考生与学校签订的协议执行;港澳台侨生、少数民族预科生、新疆内地班、西藏内地班的录取办法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新生入学后进行体检、报考条件复查、艺术类专业须进行入学专业复试,如发现不符合录取条件,学校将取消入学资格,退回原籍。
具体专业 | 专业大类 | 专业小类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科) | 艺术学 | 艺术学理论类 |
数字经济(本科) | 经济学 | 经济学类 |
人工智能(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本科)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机器人工程(本科) | 工学 | 自动化类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网络与新媒体(本科)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工艺美术(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服装与服饰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环境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信息安全(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本科) | 理学 | 地理科学类 |
地理信息科学(本科) | 理学 | 地理科学类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本科) | 工学 | 土木类 |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本科) | 工学 | 自动化类 |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酒店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旅游管理类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 | 工学 | 电气类 |
物联网工程(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表演(本科) | 艺术学 | 戏剧与影视学类 |
音乐学(本科) | 艺术学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绘画(本科) | 艺术学 | 美术学类 |
档案学(本科) | 管理学 |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 |
生物工程(本科) | 工学 | 生物工程类 |
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 | 工学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物流工程(本科) | 管理学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
交通工程(本科) | 工学 | 交通运输类 |
制药工程(本科) | 工学 | 化工与制药类 |
数字媒体艺术(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软件工程(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自动化(本科) | 工学 | 自动化类 |
通信工程(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工业设计(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机械工程(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会展经济与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旅游管理类 |
文化产业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文物与博物馆学(本科) | 历史学 | 历史学类 |
考古学(本科) | 历史学 | 历史学类 |
历史学(本科) | 历史学 | 历史学类 |
国际商务(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应用心理学(本科) | 理学 | 心理学类 |
英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日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西班牙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电子商务(本科) | 管理学 | 电子商务类 |
人力资源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旅游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旅游管理类 |
财务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工商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汉语言文学(本科)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新闻学(本科)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烹饪与营养教育(本科) | 工学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学前教育(本科)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小学教育(本科)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科学教育(本科)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特殊教育(本科)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法学(本科) | 法学 | 法学类 |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 | 经济学 | 经济与贸易类 |
金融学(本科) | 经济学 | 金融学类 |
会计学(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工程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大学志愿填报后,录取结果一般在10-15天内可查询,不同批次、地区和院校的具体时间有所差异
1、录取结果查询时间差异
录取批次决定查询周期。高考录取按批次进行(如提前批、本科批、专科批),各批次填报与录取时间不同。例如,强基计划录取结果可能在一周内公布,而本科普通批通常需10-15天。
2、省份和招生政策影响进度。不同省份的录取进度受考生数量、招录流程复杂度影响,例如人口大省的本科批结果可能晚于其他省份1-2天。2025年起全国多地实施新高考政策,合并录取批次后,部分省份的查询时间可能相对集中。
北京联合大学是一所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也是北京市最大的市属综合性大学,是北京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和北京市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校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引领高质量发展。入选全国党建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北京市“三优一先”、北京高校“两优一先”数量均居市属高校前列;荣获北京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奖和创新成果奖;获评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前身是1978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创办的36所大学分校,1985年,依托大学分校,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北京联合大学。2006年,学校开展硕士研究生教育;2024年,学校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坚持“学以致用”的校训,秉承“发展应用型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建设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宗旨,立足北京、面向京津冀、辐射全国、放眼世界,面向应用、面向需求、面向社会,努力培养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应用型建设人才。
学校本部位于朝阳区北四环东路,另有11个分校区。占地600余亩,建筑面积50余万m2。设有14个学院和4个直属教学单位。拥有馆藏纸质中外文图书317万余册,中、外文期刊630种,电子图书158万余册,中外文数据库(子库)102个。拥有15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院士科研工作站;《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和《旅游学刊》连续多届被遴选为CSSCI来源期刊和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旅游学刊》连续12年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拥有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2个市级实验教学中心,1个市优秀教学实验室,3个市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 4个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1个市级产学研深度协同育人平台。
学校拥有北京市高精尖学科2个、北京市新兴交叉学科平台1个;有考古学、文物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硕士授权学科点29个,面向视障生源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填补国内高等特殊教育空白;有本科专业75个,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十一大学科门类;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市级特色专业7个,市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个;近20个本科专业进入全国排名前20%(RCCSE)。
学校坚持强校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着力打造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436人,包括正高级职称212人,副高级职称546人,博士比例56.82%。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市级教学团队10个,市级高层次研究团队13个,市级思政课程教学团队5个;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市优秀教师37人,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工程(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北京市级人选)3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行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委员等16人,在聘特聘教授13人,市级教学名师33人,长城学者10人,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授2人、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师1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4人,市优秀青年人才2人。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2107人,其中本科生19711人、研究生1293人、来华留学生117人。近三届共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0项(含参与),市级教学成果奖48项(含参与)。学生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各类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艺术展演、体育比赛中均获得优异成绩,在2024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八轮总榜单》中排第189位,位居北京市属高校第3名;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连续多年保持在北京市属本科高校前列。建校46年来,培养了三十余万名优秀人才,活跃在政府机关、国有大型企事业单位和高新技术企业等各行各业,为国家及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人才支撑,为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作出重要贡献。
学校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协同发展,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及高精尖产业发展。近年来,学校教师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7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0项,获批北京社科基金重点、重大项目64项;获批专利914项,先后获得包括北京市第十四届至十六届哲社奖二等奖7项、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的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电子学会科技奖的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等在内的多个奖项。北京学研究基地入选首批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社会科学学科ESI全球排名前1%,为北京中轴线成功申遗做出贡献。
学校全面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与亚洲、欧洲、美洲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60余所院校建立校际合作交流关系。与俄罗斯乌拉尔国立交通大学合作举办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本科项目,与俄罗斯交通大学合作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北京联合大学俄交大联合交通学院”。与多所国外大学开展2+2或3+1本科双学位项目、硕士学位项目、学期交流项目。与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举办孔子学院,与黑山下戈里察大学合作举办旅游特色孔子课堂。
立足新起点,踏上新征程,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校,坚持系统观念,全面实施“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兴校、文化润校”四大战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激发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动力,推动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把学校全面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数据截止2024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