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技学院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广东科技学院录取规则:
第五章 录取规则
第十六条 执行教育部规定的“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招生录取严格遵守教育部、省招生办公室的有关政策和规定,以考生高考成绩为基本依据,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综合衡量德智体美,择优录取。
第十七条 在省招生委员会划定的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上,在保证完成招生计划的前提下,制定具体录取标准,按照文科类、理科类、美术类、高职“3+证书”类分类录取。
第十八条 专科录取根据生源情况确定提档比例,提档比例一般控制在招生计划的100%-120%以内,学校视生源情况在此比例内作适当调整。在广东省文科类、理科类本科招生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比例不高于105%。
第十九条 在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合格、统考成绩达到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符合广东科技学院投档要求的情况下,依据考生志愿,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录取。
第二十条 专业录取按“专业志愿优先”原则。根据考生所填报专业志愿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在第一专业志愿额满的情况下,按考生第二专业志愿录取,依次类推。考生总分相同时,专业相关科目成绩高者优先录取。
第二十一条 考生所有专业志愿都未被录取时,若服从专业调剂,则根据考生总成绩并兼顾单科成绩,调剂到招生计划有空额的专业录取,否则,作退档处理。
第二十二条 外语语种要求:语种不限,本校公共外语教学为英语,请非英语语种考生慎重报考。
第二十三条 美术类专业按文化分、术科分权重各占50%计算总分,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第二十四条 在广东省,报考我校文科类、理科类第二批本科层次专业的考生,三门学业水平考试均须获得等级成绩,且至少有两门达到C级及其以上等级。
在广东省,报考我校文科类、理科类第三批专科层次专业的考生,三门学业水平考试均须获得等级成绩,且至少有一门达到C级及其以上等级。
在广东省,报考我校美术类专业的考生,三门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至少有两门达到D级及其以上等级。
当考生考试成绩(或排序)相同时,综合素质评价及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优秀的考生可优先录取。专业录取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修习相关专业基础知识(模块)的考生。
第二十五条 对省招生办公示通过的当年度《普通高等学校照顾加分考生资格》中的加分予以认可。符合国家和省招生办公示通过的各种符合优录条件的考生,学校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具体专业 | 专业大类 | 专业小类 |
跨境电子商务(本科) | 管理学 | 电子商务类 |
新能源汽车工程(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数字经济(本科) | 经济学 | 经济学类 |
供应链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本科)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智能制造工程(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网络空间安全(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机器人工程(本科) | 工学 | 自动化类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互联网金融(本科) | 经济学 | 金融学类 |
服装与服饰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产品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环境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艺术与科技(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经济与金融(本科) | 经济学 | 金融学类 |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 | 工学 | 电气类 |
物联网工程(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商务英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服装设计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纺织类 |
数字媒体艺术(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数字媒体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网络工程(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软件工程(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自动化(本科) | 工学 | 自动化类 |
通信工程(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汽车服务工程(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机械电子工程(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资产评估(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英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日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翻译(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电子商务(本科) | 管理学 | 电子商务类 |
财务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物流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
市场营销(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工商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投资学(本科) | 经济学 | 金融学类 |
金融工程(本科) | 经济学 | 金融学类 |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 | 经济学 | 经济与贸易类 |
会计学(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高考志愿填报后,录取结果一般在半个月到一个月内陆续公布,具体时间因省份、批次和院校而异。考生可通过省教育考试院官网、院校招生网等渠道查询,提前批最早可在7月上旬得知结果,而专科批次可能延迟至8月中旬。以下从时间节点、查询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展开说明。
各批次录取结果公布时间
1. 本科提前批(7月上旬至中旬)
本科提前批包含军事、公安、艺术类等特殊类型院校,录取进度较快。
2. 本科批(7月中旬至下旬)
普通本科批录取时间相对较长,一般需要20-25天。考生可在7月下旬通过省考试院官网查看结果。
3. 专科批次(7月下旬至8月中旬)
专科批次因报考人数较多,流程简化,部分省份可在5-7天内出结果,但偏远地区可能延迟至8月中旬。
广东科技学院创建于2003年,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以工学为主,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东莞,拥有南城和松山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000余亩。学校于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2015年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1年成功入选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并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学校设有11个二级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5000余人。
学校于建校之初就确立了“创百年学府,育产业精英”的发展愿景和“崇德、尚学、精艺、笃行”的校训,全面贯彻“学生中心、人才为本、应用为要、和合创新、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和“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知行合一、勇于创新、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并明确了办学定位体系,即“高水平应用创新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适时开展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办学层次定位;“立足东莞,面向大湾区,服务‘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东莞城市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服务面向定位。
学校紧密围绕东莞地区重点发展产业优化学科专业体系。目前共开设本科专业47个、专科专业13个。软件工程学科是省级重点培育学科,软件工程专业是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网络工程等3个专业入选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服装设计与工程等3个专业为省级特色培育专业;汽车服务工程等3个专业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机械电子工程等6个专业通过IEET工程及科技教育认证;电子商务等15个专业正开展ACBSP国际商科专业认证;22门课程入围省一流课程。学校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共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94项;与华为、西门子、腾讯云等知名企业和行业协会共建有11个产业学院,合作开设84个创新班,被认定省级示范产业学院1个。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基地及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
学校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形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目前,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达90%,先后有27名教师获得“南粤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学校教师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500余篇,其中四大检索及中文核心期刊1380余篇;获得市厅级以上科研奖励450余项;出版教材及学术著作320余部;主持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490余项。学校连续获得第八、九、十届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在广东省第五、六届高校(本科)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中共荣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9项的佳绩。
学校不断加强育人特色培育,形成了“党委引领、党政统一、分工协作、课堂支撑、全员参与”的“大思政”育人格局,积极在五个方面培育办学特色,即“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学生发展特色,“人职匹配、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特色,“根植产业、对接标准、强化应用、协同创新”的应用型学科专业特色,“创新教育全覆盖、创业教育三融进阶、创新创业实践三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特色,以“自由、包容、探索、卓越”为内核的校园文化特色,积极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经过多年积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在“挑战杯”、“蓝桥杯”、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等专业领域有着广泛影响力的学科专业竞赛,以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广东省大学生定向运动锦标赛等高水平体育赛事中,成绩骄人,年均取得百余项单打冠军,彰显了广大学子勇于拼搏、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深厚扎实的专业功底。学校本科录取分数线逐年上升,学生考研上线人数逐年增加,就业率达98%以上。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对外合作,先后与美、英、澳、加、德、日、韩、新、泰等国及港澳台地区40余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协同开展本升硕、交换生、双学位、国际班等合作项目,以及赴台湾高校研修、莞台大学生文化交流、莞港学生双向交流、赴美带薪社会实践、中美大学生文化交流、澳门大学寒暑假访学等短期文化交流项目,为学生搭建多元化的国际交流平台。近年来,先后有300余名优秀学子考取爱丁堡大学、诺丁汉大学、贝勒大学、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的硕士研究生。
经过20余年的发展,学校办学实力稳步增强,社会声誉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先后获得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广东省“‘两新’百强党组织”、广东省民办高校竞争力十强单位、广东民办教育四十周年“突出贡献机构”等荣誉;学校于2021年获批成为广东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校,2023年获批成为广东省第四批党建工作示范校,入选全国首批健康学校建设单位,2024年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在多个知名评价机构发布的大学排行榜中,学校稳居广东省同类院校前列,并呈现连年提升的态势,如2021、2022、2023、2024年连续四年被艾瑞深校友会网“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评为“中国顶尖应用型大学”,分别位居全国综合类(Ⅱ类)民办大学第12位、第11位、第10位、第8位;2021、2022、2023年连续三年位居金平果“中国民办普通本科院校综合竞争力排行榜”广东省第1位。在南方教育智库2023年“中国内地大学第三方综合指数排行榜”中,位居全省公民办本科高校第43位、民办本科高校第1位。
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秉承“崇德、尚学、精艺、笃行”的校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以生为本、产教融合、服务区域、协同发展”的办学方略,以规范管理、深化内涵、培育特色为抓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办学实力,为实现“高水平应用创新型大学”的中期发展目标和“创百年学府、育产业精英”的办学愿景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