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通过整合国际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发展路径。其优势在于国际化课程与灵活培养模式,但需权衡高学费与语言挑战。适合经济条件优越、计划出国深造或进入外资企业,且英语基础扎实的学生报考。
一、项目概况与合作院校
福建师范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涵盖多个领域,与国际知名高校合作,提供多元培养模式:
学前教育(中美合作)
合作院校:美国匹兹堡州立大学(PSU)
学制:3+1模式,前三年在福建师范大学学习,第四年可赴美完成学业。
特点:课程体系与国际接轨,注重教育实践能力培养。
信息技术类(中日合作)
合作院校:日本京都情报大学院大学(日本最早IT专职研究生院)
学制:4年,分阶段学习日语与专业课程,第四年可申请赴日学习。
开设专业:网络工程、数字媒体技术。
工程与信息技术(中英合作)
合作院校: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
学制:4年(4+0模式)
开设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
国际化课程体系
引进外方原版教材,采用全英文或双语教学(如哈德斯菲尔德学院)。
部分专业需强化外语能力,如日语(中日合作项目)或英语(中英合作项目)。
培养目标
侧重跨文化沟通能力与实践技能,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如哈德斯菲尔德学院)。
三、就业与升学前景
就业情况
福建师范大学整体就业率90.62%,毕业生主要流向教育单位(31.61%)、企业(42.89%)及事业单位。
中外合作项目毕业生因具备国际背景,就业竞争力较强,部分进入外资企业或教育机构。
升学路径
学生可选择“3+1”模式赴外方合作院校完成学业,或毕业后申请海外深造。
学位证书教育部认证,具有国际认可度。
强强合作:我校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分别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省级特色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哈德斯菲尔德大学计算机与工程学院是其最负盛名的学院,工程专业获评2022年《泰晤士报》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全球500强。两校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上开展强强合作,能够满足国际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等行业对高端电子通信工程、计算机等专业人才的需求。
师资力量:我校与哈德斯菲尔德大学共同组建了结构合理、文化多元、学术水平高的国际化师资队伍。哈德斯菲尔德大学选派优秀师资至我校承担学院部分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其中哈德斯菲尔德大学教师承担的各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门数和教学时数占各专业全部课程门数和全部教学时数的三分之一以上,使学院学生充分享受到国际化办学带来的裨益。中方承担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师,大部分具有海外留学或访学经历,具有较高的英文水平并熟悉英国教育特点,能够更好的与英方在教育理念和方式方面进行融合。每年例行派出有授课计划的中方教师赴英国进行教学研讨和培训,确保由中方教师讲授的课程也能达到英国本土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英方教师承担的课程同步配套中方助教,中方助教同样具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和海外学习经历,协助随堂辅导学生以及协助英方教师与学生的沟通。
培养模式:采用“双学籍”“双文凭”“4+0”培养模式,学生四年全程在我校修读,注册中英双方学籍,满足毕业要求的学生将被授予我校相应的学士学位证书和本科毕业证书,以及哈德斯菲尔德大学的学士学位证书。哈德斯菲尔德大学向学院学生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与其授予英国本土学生的证书完全一致,哈德斯菲尔德大学向学院的学生授予哈德斯菲尔德大学的学士学位证书不以学生赴哈德斯菲尔德大学学习一段时间为必要条件。
教学特色:学院积极推行专业双导师制和课后教师答疑接访时间制,为实施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打开突破口;鼓励中外教师进行业务合作,积极组织交流与研讨,充分吸收对方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加强教学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质量保障:学院分别按照中英两国国家高等教育质量管理部门的要求,定期参加两国相关教育质量评估。同时,建立专业评估、教学质量监控及保障的相关制度,通过教师听课互评、学生调查反馈、学术委员会内审、双方认可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外审等方式,全面监管学院的教学质量,定期邀请中外合作办学专家进行教学质量检查。
福建师范大学哈德斯菲尔德学院开设三个本科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分别招生1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