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报考中外合作办学,但需选择提供翻译支持或中英双语授课的项目;
利用校内外资源强化英语能力;优先考虑计划外招生或语言要求较低的院校。通过合理规划与针对性准备,仍能顺利完成学业并获得国际化教育背景。
中外合作办学主要学习的外语是英语。因为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很多国际合作项目都会使用英语授课,中外合作办学的教材、课程以及学术资源等也大多以英文为主。不过,也有一些特殊情况,部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可能会涉及其他语种的学习,比如:
韩语:如韩山师范学院与韩国光州大学合作的学前教育专业,会开设韩语口语、听力、阅读等课程5。
日语:某些与日本高校合作的项目,学生需要学习日语。
俄语:与俄罗斯高校合作的项目,可能会要求学生掌握俄语。
德语、法语等:一些特定的专业或项目,可能会与德国、法国等国家的高校合作,相应地需要学习德语或法语等。
中外合作办学学什么外语取决于具体的合作项目和合作国家,但英语是最常见和普遍的学习语种。
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中外合作办学并非完全不可行,但需结合具体项目要求、教学模式及个人适应能力综合评估。
一、英语要求与录取政策
硬性门槛差异
高考英语成绩:多数项目要求≥90分(满分150分),顶尖院校如中央财经大学要求≥125分可免试录取,北京师范大学要求≥110分。
语言成绩替代:部分学校接受雅思4.5分或托福35分替代高考英语成绩(如西安外国语大学)。
豁免政策:若高考英语仅差1-2分,可通过入学测试或面试弥补,部分院校在招生名额未满时放宽要求。
英语基础薄弱的录取机会
计划外招生:不依赖高考成绩,更注重面试或英语能力测试表现(如上海纽约大学)。
小语种项目:申请非英语国家(如法国、德国)的项目,可免英语成绩,但需提供目标语言证明。
二、教学模式与适应性支持
授课语言灵活性
全英文授课:外教授课通常使用英语,中教授课可能中英混杂或配备翻译。
中英双语项目:如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硕士)、江西财经大学(MBA)部分课程配备同声翻译,降低语言压力。
英语补习资源
校内支持:部分学校提供英语预科课程(如开学前1-2个月的语言强化班)。
校外辅导:新东方等机构开设中外合作办学同步辅导,包括作业答疑、论文指导及考前复习。
三、风险与应对策略
潜在挑战
课程压力:全英文教材和考试可能对英语基础差的学生造成学习困难。
转专业限制:90%以上的中外合作项目不允许转至普通专业,需谨慎选择。
优化路径
选择中文授课项目:如西安交通大学(金融财务管理硕士)、上海外国语大学(部分专业)采用中英双语教学。
提前准备:通过英语角、语言培训班(如多邻国115分以上)提升基础,或利用寒暑假参加校内预备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