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开始于1949年原苏联援建中国航校,10月,原苏联派出了以巴季茨基为首的974名航空专家,参与到中国最初6所航校的建设中。原苏联援建中国航校和其他高校属于典型的中外合作办学,具体还有1949年筹建的大连海校、1950年筹建的海军联合学校和中国人民大学、1951年复校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等。
中外合作办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发展,其正式开始于1986年。
清末民初: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中外合作办学数量少、规模小,教育主权由外方把持。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将原有的书院或学堂发展为高校,如圣约翰书院发展成圣约翰大学、德文医学堂发展为同济大学等;二是建立一批教会高校,如1919年建立的燕京大学、1927年升格的辅仁大学等;三是新建一批中外合作高校,如1915年成立的河南福中矿务学堂、1920年成立的中法大学等。
建国初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外合作办学开始于原苏联援建中国航校。10月,原苏联派出了以巴季茨基为首的974名航空专家,参与到中国最初6所航校的建设中。此外,还有1949年筹建的大连海校、1950年筹建的海军联合学校和中国人民大学、1951年复校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等。
改革开放后:1986年,南京大学与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联合成立了中国大陆第一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标志着中外合作办学的正式开始。1995年原国家教委颁布了《中外合作办学暂行条例》,中外合作办学进入正式办学起步期。2003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正式颁布,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在数量和规模上不断扩大。
总的来说,中外合作办学经历了从民国时期的萌芽、建国初期的特殊合作,到改革开放后的正式起步和快速发展,成为我国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报名时间与开课节点
全年自主招生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多由院校自主招生,全年开放报名,但具体截止时间因项目而异。例如:
春季班:多数在3月开课,需在1-2月提交材料;
秋季班:9月开课,通常在6-8月截止报名。
插班机会:若当季名额未满,可申请插班(如部分院校允许中途加入春季班)。
关键时间节点
2026年招生简章发布:预计2025年12月至2026年3月陆续公布(参考2025年北京邮电大学等校发布时间);
热门项目申请窗口:顶尖院校(如上海纽约大学)可能提前至2025年10月开放申请。
二、报名流程与核心步骤
信息筛选与项目选择
查询平台: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信息平台、院校官网;
关注重点:招生批次(计划内/计划外)、授课语言(全英文/双语)、证书类型(双学位/单学位)。
材料准备清单
材料类别 | 必备项 | 可选补充 |
---|---|---|
身份证明 | 身份证/护照复印件 | 护照页扫描件(如有) |
学术材料 | 高中成绩单、高考准考证、学位证书(本科申请需) | 会考成绩、AP/SAT成绩单(国际课程申请者) |
语言能力 | 雅思6.0/托福80/CET-6 425(部分项目接受高考英语≥115分) | 校内英语测试成绩(如广东财经大学) |
文书与推荐 | 个人陈述(英文撰写)、简历 | 2封推荐信(学科老师+校外导师) |
附加材料 | 银行存款证明(部分项目要求) | 艺术类作品集、竞赛获奖证书 |
报名与审核
在线申请:登录院校官网报名系统,填写信息并上传材料;
缴费:报名费约60-200元(如昆山杜克大学60元),不可退;
审核周期:1-2个月公布初审结果(如上海纽约大学2025年3月通知)。
考试与录取
考核形式:笔试(英语/专业科目)+面试(英文进行);
录取通知:收到offer后需缴纳学费(3万-20万/年),部分项目要求提交材料公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