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是考生人生中的关键抉择之一,而“选学校还是选专业”这一问题常常让考生和家长感到纠结。著名教育专家张雪峰针对2026年高考,给出了极具实用价值的建议。本文将结合张雪峰的指导,为考生解析如何在选学校与选专业之间权衡,帮助大家在志愿填报中少走弯路,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张雪峰认为,选择学校还是专业不能一概而论,需根据考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若成绩处于批次边缘,比如超一本线30分以内,建议优先“冲学校”。
985/211院校的平台优势显著,即使被调剂到冷门专业,也可通过转专业、辅修弥补,这类高校转专业成功率普遍达20%-30%。而且,名校背景在考研、考公或跨界就业时竞争力强,能为未来提供更多可能性。
对于分数能稳进目标层次院校的考生,可侧重“保专业”,尤其是行业特色院校的王牌专业,就业竞争力极强。例如,燕山大学的机械工程、西安邮电大学的通信工程等专业,虽非985/211,但专业实力顶尖,毕业生在对应领域薪资堪比名校。
若考生有明确职业目标,比如想学临床医学、电气工程等专业性强的领域,此时专业优先级绝对高于学校。
张雪峰分享了多种志愿填报技巧,助力考生提升录取成功率。首先是“分数最大化利用”,采用“冲稳保”梯度填报法。“冲”的院校可高于自身分数10-20分,争取捡漏机会;“稳”的院校需与分数匹配度高,确保大概率录取;“保”的院校则要低于分数30分以上,作为保底选项。同时,分析目标院校近3年的录取位次波动,避免仅看分数忽略排名变化。
其次是“专业选择看硬核度”。对医学、法学等专业壁垒高的领域,优先锁定核心专业,避免被“相关专业”误导;对计算机、金融等交叉性强的专业,可关注院校的学科评估结果,优先选择有硕士点、博士点的院校,为深造铺路。
此外,还需兼顾院校的地域与资源。一线城市院校能提供更多实习、就业机会,适合计划直接工作的学生;偏远地区的985/211院校分数门槛较低,适合分数尴尬但想获取名校学历的学生,利用“双一流”头衔提升考研、考公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