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读过高中就无法参加高考”是长期存在的认知误区。2026年高考报名政策延续“学历达标与学力等效”的核心原则,未接受普通高中教育的考生,只要通过合法途径取得“同等学力”证明,依然能获得高考报考资格。
1.高考报名的学历门槛:“毕业学历”与“同等学力”并行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明确,高考报名需具备“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这意味着“没读高中”不等于“失去报考资格”,核心在于是否达到与高中毕业生相当的知识水平。
需特别注意:“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不仅包括普通高中,还涵盖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等中等职业学校,此类毕业生虽未读普通高中,但属于“学历达标”范畴,可直接报考,无需额外认定同等学力。真正需要通过“同等学力”路径报考的,是未取得上述任何毕业证书的考生。
2.禁止报考的特殊情形:排除“学历造假”与“资格不符”
无高中学历考生报考需避开三大禁区:
未满16周岁且未达到同等学力(多数省份要求初中毕业满3年,即2023年8月前初中毕业方可报考2026年高考);
曾因学历造假被取消高考资格且仍在限制期内;
属于高中非应届毕业在校生(如辍学后未办理退学手续,学籍仍在高中系统内)。
无高中学历考生需以“社会考生”身份报名,流程与往届生一致,但需重点关注以下环节:
报名时间适配:与普通考生同步,需在2025年10-11月各省规定时段内完成网上填报。例如山东省预计2025年10月23日启动报名,考生需提前3天准备好所有材料扫描件,避免填报时遗漏;
现场审核重点:除常规身份核验外,招考办会重点核查《同等学力认定证明》的真实性,通过与出具单位联网验证、核对评审记录等方式确认有效性。建议考生提前与教育局沟通,确保证明信息与报名系统填报一致;
选考科目确认:新高考省份考生需根据自身学力优势选择科目。若擅长理科,可选择“物理+化学+生物”组合;若文科基础扎实,可选“历史+政治+地理”,避免因科目选择与学力不匹配导致备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