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9月上海市教育考试院报名筹备信息的发布,非户籍考生的高考资格问题成为沪上家庭关注的焦点。上海作为高考政策精细化管理的代表,2026年延续“基础门槛统一、群体分类施策”的原则,非户籍考生需根据居住证类型、父母身份等归入对应类别,满足积分、学籍、材料等多重要求。
2026年上海将非户籍高考考生明确划分为“积分达标居住证类”和“特殊身份关联类”,两类群体的准入条件差异显著:
积分达标居住证类(主类群体):这是最主要的非户籍考生群体,核心门槛为“居住证+120积分+学籍/中考经历”的三重组合。具体要求包括:父母一方持有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且积分达到120分标准值,并将子女纳入同住子女名单;考生需在上海高中阶段学校毕业,或满足“父母连续持有居住证满3年+在上海参加中考”的替代条件。该类别覆盖了绝大多数来沪务工、就业家庭的子女,占非户籍考生总量的80%以上。
特殊身份关联类(特殊群体):针对特定职业或身份家庭的子女,豁免部分积分或居住证年限要求,主要包括8类群体:
海外人才居住证持有人同住子女:需父母为《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证》留学人员持证人,考生本人上海高中毕业;
本市户籍父母的居住证子女:父母一方为上海常住户籍,考生持《上海市居住证》,且有上海中考经历及完整高中学籍;
驻沪机构工作人员子女:父母为市政府合作交流办认定的驻沪机构人员,需有上海中考及完整高中学籍;
在沪定居外国人:持有上海签发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且高中毕业;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人员子女:父母一方为在沪博士后在站人员,高中毕业即可;
在沪台胞及港澳永久居民:具有对应身份,且为上海高中毕业生;
上海后方基地职工子女:属梅山、大屯、鲁矿三地上海后方基地职工子女,纳入市教委锁定名单且上海高中毕业;
留学人员外国护照子女:父母为持优惠政策证明的留学人员,考生有上海中考及完整高中学籍。
身份材料:考生及父母双方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户口簿(首页、户主页、本人页);
居住证材料:父母一方《上海市居住证》原件及有效期证明,积分达到120分的《积分通知书》,子女同住关系证明;
学籍/中考材料:上海高中毕业证书(应届生提供学籍证明),或上海中考准考证及成绩单(未在沪高中毕业者);
社保材料:父母一方连续3年社保缴纳记录(需在上海社保官网打印,补缴月份不计入年限)。
120积分达标实用路径:
学历+社保组合:专科学历(50分)+紧缺专业(30分)+年龄(30分)+4年社保(12分)=122分;
技能+社保组合:三级技能证书(60分)+年龄(30分)+4年36个月1倍社保(50分)+3年社保(9分)=149分;
高倍数社保路径:3年累计24个月2倍社保(100分)+年龄(30分)=130分,或2年累计24个月3倍社保(120分)+年龄(30分)=1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