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授课语言方面,中外合作办学通常以英语为主,部分项目会采用全英文授课,也有项目采用双语授课或全中文授课。在教学方法上,常采用小班化与讨论式教学、案例分析与项目制学习、混合式教学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
中外合作办学的授课方式灵活多样。
面授形式
周末班:主要在周六、日进行授课,适合工作稳定、工作时间固定规律且距离院校上课地点比较近的在职人员。学员能够与导师和同学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有助于拓展人脉。
集中班:主要在假期如寒暑假、国庆节等长假期间进行授课。学员不需要经常奔波,可以根据上课时间提前调整安排工作,适合工作时间不固定、需要倒班的在职人员。这种方式也提供了与导师和同学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同时方便学员根据自己的工作情况灵活安排学习时间。
网络在线授课形式:利用互联网远程的模式进行授课,无需学员到校上课。只要有网络和设备,学员就能随时随地在线学习,不受时间和地区的限制。网络班的课程分为直播课和录播课,直播课堂上老师会在线与同学沟通问题,录播课堂上学员可下载视频在本地观看,利于学员复习重点难点知识。这种方式可以节省学员的时间和成本,提高学习的灵活性,但需要学员有较强的自觉能力。
双校园模式:常见的有"2+2"模式,即前2年在国内学习基础课程,后2年赴外方院校完成专业课程;"3+1"模式,即前3年在国内学习,最后1年赴国外合作院校学习。这种模式让学生有机会体验国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文化氛围,获得更丰富的学习经历和国际化视野,但可能需要学生适应不同的教学体系和生活环境。
海外游学:部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会安排海外游学活动,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到国外合作院校进行学习交流、参观访问、文化体验等。这有助于学生拓宽国际视野,了解不同国家的教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情况,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
中外合作办学的授课语言并非都是全英文,具体取决于课程性质、授课教师以及合作的外方院校及其专业要求等因素。
全英文授课:部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尤其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院校,如上海纽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等,全部课程采用英文授课,授课教师多为外籍教师或具有海外教学背景的教师。一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外方课程,由国外教师授课时,通常会使用英语。
中英双语授课:许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采用中英文双语授课。一种情况是英文教学时配有全程中文翻译,如江西财经大学与美国纽约理工学院合作的MBA项目。另一种情况是部分课程由中方教师使用中文授课,而外方教师的课程则使用英语授课,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与美国杜兰大学合办的金融硕士/能源硕士课程,有六门中文课,六门英文课,英文课基本都是中文教材,随堂有助教可以小范围翻译答疑。
全中文授课:也有部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采用全中文授课,尤其是一些对英语要求不是特别高的项目,如上海交通大学-南洋理工大学EMBA项目、同济大学-美国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商学院EMBA项目等。还有一些项目为了满足国内学生的需求,会采用全中文授课,或大部分课程使用中文授课,少部分课程使用英文授课,并配备同声翻译。
其他语言授课:某些与特定国家合作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可能会使用合作国的语言授课,例如与意大利、俄罗斯等国家合作的办学项目可能会使用意大利语或俄语授课。不过,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