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全国新高考改革的全面推进,考生填报志愿时需特别注意高校各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本文汇总整理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各专业对选考科目的具体要求,适用于所有实施"3+3"和"3+1+2"模式的新高考省份,为考生提供权威参考。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各专业选科重要说明:
1、基础科目要求:语文、数学、外语为所有专业必考科目
2、选考科目范围:需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科目中任选3门
3、特别说明:各专业具体选科要求详见对照表,实际招生政策以学校最新公布为准,专业设置及选科要求可能存在动态调整。建议考生在正式填报前,务必通过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官方渠道核实最新招生信息,确保符合报考条件。
年份 | 院校名称 | 层次 | 科目 | 专业名称 | 选科要求 |
---|---|---|---|---|---|
2026 |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 本科 | 历史 | 经济学 | 不限 |
2026 |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 本科 | 历史 | 英语 | 不限 |
2026 |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 本科 | 历史 | 工商管理 | 不限 |
2026 |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 本科 | 历史 | 财务管理 | 不限 |
2026 |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 本科 | 历史 | 物流管理 | 不限 |
2026 |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 本科 | 历史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不限 |
2026 |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 本科 | 历史 | 旅游管理 | 不限 |
2026 |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 本科 | 历史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不限 |
2026 |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 本科 | 历史 | 人力资源管理 | 不限 |
2026 |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 本科 | 物理 | 经济学 | 不限 |
2026 |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 本科 | 物理 | 英语 | 不限 |
2026 |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 本科 | 物理 | 工商管理 | 不限 |
2026 |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 本科 | 物理 | 财务管理 | 不限 |
2026 |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 本科 | 物理 | 物流管理 | 不限 |
2026 |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 本科 | 物理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不限 |
2026 |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 本科 | 物理 | 旅游管理 | 不限 |
2026 |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 本科 | 物理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不限 |
2026 |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 本科 | 物理 | 人力资源管理 | 不限 |
2026 |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 本科 | 物理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化学 |
2026 |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 本科 | 物理 | 机械电子工程 | 化学 |
2026 |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 本科 | 物理 | 焊接技术与工程 | 化学 |
2026 |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 本科 | 物理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化学 |
2026 |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 本科 | 物理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化学 |
2026 |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 本科 | 物理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化学 |
2026 |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 本科 | 物理 | 电子信息工程 | 化学 |
2026 |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 本科 | 物理 | 通信工程(嵌入式培养) | 化学 |
2026 |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 本科 | 物理 | 通信工程 | 化学 |
2026 |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 本科 | 物理 | 机器人工程 | 化学 |
2026 |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 本科 | 物理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化学 |
2026 |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 本科 | 物理 | 软件工程 | 化学 |
2026 |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 本科 | 物理 | 土木工程 | 化学 |
2026 |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 本科 | 物理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化学 |
2026 |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 本科 | 物理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不限 |
2026 |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 本科 | 物理 | 工程管理 | 不限 |
2026 |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 本科 | 物理 | 工程造价 | 不限 |
2026 |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 本科 | 物理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化学 |
不同选科组合的“专业覆盖率”和“学习难度”差异极大,需结合自身情况选择,避免“盲目追求冷门或热门”。
选科组合 | 专业覆盖率(参考) | 学习难度 | 适配方向 |
---|---|---|---|
物理+化学+生物 | 95%以上(最高) | 高(理科硬核) | 理工科、医学、药学、生物科学 |
物理+化学+地理 | 90%左右 | 中高(地理偏理科,记忆量少) | 理工科(如地质、环境、测绘)、部分文科专业 |
物理+生物+地理 | 70%左右 | 中(避开化学难点,适合物理强、化学弱) | 部分医学(需看高校要求,部分不接受)、生物工程、环境科学 |
历史+政治+地理 | 40%左右(传统文科) | 中(记忆量多,逻辑难度低) | 人文社科(汉语言、历史、法学、新闻)、教育学 |
历史+化学+生物 | 50%左右(交叉组合) | 中(文科+理科,适合偏文但想报医学/生物) | 部分医学(需确认高校要求,部分接受)、生物科学、文物保护 |
历史+政治+化学 | 45%左右 | 中(文理兼顾,适合想考公但有理科兴趣) | 法学(部分高校无要求)、思想政治教育、部分化学相关专业(少) |
1、目标专业倒推选科
刚性限制应对:医学类、工科类专业常要求特定科目(如物理+化学),未选考将直接丧失报考资格。例如,临床医学几乎均需物理+化学。
柔性拓展空间:部分专业允许多种组合(如经济学可接受物理/历史+任意两门),可结合自身成绩灵活选择。
2、职业趋势前瞻性判断
国家战略导向: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对应物理、化学等学科需求激增,需提前布局。
交叉学科机遇:数据科学(数学+计算机)、金融科技(数学+经济)等新兴专业青睐跨学科背景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