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山东理工大学在安徽的招生录取数据,选科要求整体呈现“不限选科为主,部分专业有特定选科限制”的特点。其中,大部分文史类、经管类专业及部分理工类专业不限制选考科目,而少数理工类专业(如安全工程、应急技术与管理等)则明确要求“物理+化学”的选科组合。
年份 | 大学名称 | 院校层次 | 首选科目 | 专业名称 | 专业代码 | 选科要求 |
---|---|---|---|---|---|---|
2027 | 山东理工大学 | 本科 | 历史 | 经济学 | 20101 | 不限 |
2027 | 山东理工大学 | 本科 | 历史 | 金融学 | 20301 | 不限 |
2027 | 山东理工大学 | 本科 | 历史 | 运动训练 | 40202 | 不限 |
2027 | 山东理工大学 | 本科 | 历史 | 汉语言文学 | 50101 | 不限 |
2027 | 山东理工大学 | 本科 | 历史 | 英语 | 50201 | 不限 |
2027 | 山东理工大学 | 本科 | 历史 | 工商管理 | 120201 | 不限 |
2027 | 山东理工大学 | 本科 | 历史 | 会计学 | 120203 | 不限 |
2027 | 山东理工大学 | 本科 | 历史 | 美术学 | 130401 | 不限 |
2027 | 山东理工大学 | 本科 | 历史 | 视觉传达设计 | 130502 | 不限 |
2027 | 山东理工大学 | 本科 | 历史 | 环境设计 | 130503 | 不限 |
2027 | 山东理工大学 | 本科 | 物理 | 经济学 | 20101 | 不限 |
2027 | 山东理工大学 | 本科 | 物理 | 金融学 | 20301 | 不限 |
2027 | 山东理工大学 | 本科 | 物理 | 运动训练 | 40202 | 不限 |
2027 | 山东理工大学 | 本科 | 物理 | 汉语言文学 | 50101 | 不限 |
2027 | 山东理工大学 | 本科 | 物理 | 英语 | 50201 | 不限 |
2027 | 山东理工大学 | 本科 | 物理 | 工商管理 | 120201 | 不限 |
2027 | 山东理工大学 | 本科 | 物理 | 会计学 | 120203 | 不限 |
2027 | 山东理工大学 | 本科 | 物理 | 美术学 | 130401 | 不限 |
2027 | 山东理工大学 | 本科 | 物理 | 视觉传达设计 | 130502 | 不限 |
2027 | 山东理工大学 | 本科 | 物理 | 环境设计 | 130503 | 不限 |
2027 | 山东理工大学 | 本科 | 物理 | 应用化学 | 70302 | 化学 |
2027 | 山东理工大学 | 本科 | 物理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80203 | 化学 |
2027 | 山东理工大学 | 本科 | 物理 | 工业设计 | 80205 | 化学 |
2027 | 山东理工大学 | 本科 | 物理 | 智能制造工程 | 80213 | 化学 |
2027 | 山东理工大学 | 本科 | 物理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80301 | 化学 |
2027 | 山东理工大学 | 本科 | 物理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80401 | 化学 |
2027 | 山东理工大学 | 本科 | 物理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80407 | 化学 |
2027 | 山东理工大学 | 本科 | 物理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80414 | 化学 |
2027 | 山东理工大学 | 本科 | 物理 | 测绘工程 | 81201 | 化学 |
2027 | 山东理工大学 | 本科 | 物理 | 地理空间信息工程 | 81205 | 化学 |
2027 | 山东理工大学 | 本科 | 物理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81301 | 化学 |
2027 | 山东理工大学 | 本科 | 物理 | 资源勘查工程 | 81403 | 化学 |
2027 | 山东理工大学 | 本科 | 物理 | 采矿工程 | 81501 | 化学 |
2027 | 山东理工大学 | 本科 | 物理 | 交通运输 | 81801 | 化学 |
2027 | 山东理工大学 | 本科 | 物理 |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 82302 | 化学 |
2027 | 山东理工大学 | 本科 | 物理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120108 | 不限 |
山东理工大学创建于1956年,坐落在齐国故都、中国陶瓷名城、世界足球起源地——山东淄博,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首批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单位、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高校、山东省首批文明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