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推进,甘肃省复读政策在2026年将呈现显著变化。通过对教育部门公开信息及专家解读的综合分析,未来政策调整主要围绕公办高中复读禁令的全面落地、新高考选科体系的衔接调整、专项计划的政策倾斜变化等方面展开。
甘肃省复读政策最显著的变化是公办高中全面停止招收复读生。根据教育部指导精神,甘肃省预计在2026年实现公办高中复读班的全面清退。
这一政策源于多方面考量:2025年新高考教材全面更换后,新旧课程体系差异将达35%以上;近三年甘肃省应届生本科录取率已提升至58.7%;教育公平诉求促使资源向应届生倾斜。
复读资格也有所收紧,目前政策规定,仅高考成绩未达到本科批次录取线的学生才有资格申请复读。专项计划录取后放弃入学资格的考生,不得再报考任何专项计划。
随着公办高中退出复读市场,民办教育机构将承接90%以上的复读生源,但学费标准可能上浮20-30%。
甘肃地区复读学校的学费一般在2-4万元之间,不同学校、不同班型存在差异。为遏制复读产业化趋势,2026年将实施“复读成本警戒线”制度,基础课程培训费不得超过2.8万元/学年。
选择复读机构时需警惕师资虚假宣传、“保过协议”陷阱、管理松散等问题。建议实地考察3-5家符合新政策要求的民办复读机构,重点关注师资力量、管理模式和历年提分数据。
2026届复读生将面临“3+1+2”模式与旧高考的转轨挑战。省考试院拟出台《跨模式复读选科指南》,允许物理/历史科目双向转换,但要求化学、生物等选考科目需补修新版教材内容。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专业将要求复读生加测信息技术实操考核,这部分新增内容约占2026年高考大纲的12%。
复读生需要适应考试科目、计分方式、志愿填报等方面的新变化。甘肃省教育厅正在试点“智慧复读云平台”,预计2026年覆盖率达60%,该平台提供智能学情诊断、AR虚拟实验室等功能。
复读过程中要做好学习规划与心态调整,与教师共同制定个性化复习规划,建立错题管理系统,做好心理建设。成功复读的经验包括建立合理目标、组建学习小组、定期心理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