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各省的录取分数线差异较大,具体分数线与位次因省份、选科组合及招生类型而有所不同。其中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在河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31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59929位、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在江西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57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23516位、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在内蒙古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51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73959位、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在贵州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68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71264位、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72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45672位、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在重庆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70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22465等。以下来高考小编汇总部分省份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对应位次信息,供参考。
河北: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专业组 | 选科要求 |
---|---|---|---|---|
专科批 | 452 | 81999 | -- | -- |
专科批 | 431 | 259929 | -- | -- |
2025年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在河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31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59929
江西: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专业组 | 选科要求 |
---|---|---|---|---|
专科批 | 443 | 75361 | (101)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专科批 | 357 | 223516 | (501)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2025年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在江西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57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23516
内蒙古: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专业组 | 选科要求 |
---|---|---|---|---|
专科批 | 405 | 22188 | (001)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专科批 | 351 | 73959 | (002)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2025年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在内蒙古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51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73959
贵州: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专业组 | 选科要求 |
---|---|---|---|---|
专科批 | 393 | 66082 | -- | -- |
专科批 | 368 | 171264 | -- | -- |
2025年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在贵州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68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71264
湖南: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专业组 | 选科要求 |
---|---|---|---|---|
专科批 | 391 | 83487 | (101)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专科批 | 372 | 245672 | (102)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2025年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72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45672
重庆: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专业组 | 选科要求 |
---|---|---|---|---|
专科批 | 381 | 52038 | -- | -- |
专科批 | 370 | 122465 | -- | -- |
2025年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在重庆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70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22465
安徽: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专业组 | 选科要求 |
---|---|---|---|---|
专科批 | 371 | 278202 | (001)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专科批 | 364 | 103209 | (001)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2025年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在安徽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64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78202
湖北: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专业组 | 选科要求 |
---|---|---|---|---|
专科批 | 367 | 86066 | (01)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专科批 | 363 | 189621 | (02)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2025年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63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89621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4年,是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教育部备案,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建校以来,重青院人秉承“明德笃学、求真强技”的校训,积极培育和践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敢为人先”的办学理念,大力提倡“向善向上,精益求精”的价值追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创建重庆市优质高职院校为目标,以专业建设、队伍建设、校园建设为抓手,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切实增强科学研究能力,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培育传承特色校园文化,不断扩大开放办学领域,努力推进学院提升质量、彰显特色、扩大影响,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