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信息职业大学在贵州的录取分数线因选考科目物理类/历史类和专业差异呈现明显不同。其中西安信息职业大学物理类通信软件工程专业录取分数线为413分位次为134629位;物理类区块链技术专业录取分数线为398分位次为148502位;物理类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技术专业录取分数线为415分位次为132224位;物理类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录取分数线为359分位次为176712位;物理类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录取分数线为409分位次为138085位;物理类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专业录取分数线为417分位次为130149位;物理类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专业录取分数线为419分位次为127921位;物理类导航工程技术专业录取分数线为424分位次为123639位等。如果考生和家长准备报考西安信息职业大学,可以多关注一下西安信息职业大学最新的招生政策和动态。
选科招生类型 | 院校名称 | 专业代码 | 专业 | 分数线 | 位次 |
---|---|---|---|---|---|
物理类 | 西安信息职业大学 | 524 |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 377 | 165071 |
物理类 | 西安信息职业大学 | 525 | 智能控制技术 | 249 | 203742 |
物理类 | 西安信息职业大学 | 527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 427 | 120099 |
物理类 | 西安信息职业大学 | 529 | 软件技术 | 386 | 158814 |
物理类 | 西安信息职业大学 | 531 |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 359 | 176712 |
历史类 | 西安信息职业大学 | 106 |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 359 | 76522 |
物理类 | 西安信息职业大学 | 501 |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 446 | 100391 |
物理类 | 西安信息职业大学 | 502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 423 | 124183 |
物理类 | 西安信息职业大学 | 503 | 物联网工程技术 | 424 | 123271 |
物理类 | 西安信息职业大学 | 504 | 智能制造工程技术 | 433 | 114243 |
物理类 | 西安信息职业大学 | 505 | 导航工程技术 | 424 | 123639 |
物理类 | 西安信息职业大学 | 506 | 云计算技术 | 411 | 136806 |
物理类 | 西安信息职业大学 | 507 | 大数据工程技术 | 435 | 112448 |
物理类 | 西安信息职业大学 | 508 | 软件工程技术 | 437 | 110093 |
物理类 | 西安信息职业大学 | 509 | 数字媒体技术 | 425 | 121796 |
物理类 | 西安信息职业大学 | 510 | 网络工程技术 | 417 | 130480 |
物理类 | 西安信息职业大学 | 511 | 计算机应用工程 | 431 | 115882 |
物理类 | 西安信息职业大学 | 512 | 光电信息工程技术 | 411 | 136186 |
物理类 | 西安信息职业大学 | 513 | 信息安全与管理 | 409 | 138085 |
物理类 | 西安信息职业大学 | 514 | 卫星通信工程 | 399 | 147667 |
物理类 | 西安信息职业大学 | 515 | 现代通信工程 | 437 | 110433 |
物理类 | 西安信息职业大学 | 516 | 区块链技术 | 398 | 148502 |
物理类 | 西安信息职业大学 | 517 | 工业互联网技术 | 403 | 143696 |
物理类 | 西安信息职业大学 | 518 | 人工智能工程技术 | 419 | 127921 |
物理类 | 西安信息职业大学 | 519 | 通信软件工程 | 413 | 134629 |
物理类 | 西安信息职业大学 | 520 | 集成电路工程技术 | 417 | 130149 |
物理类 | 西安信息职业大学 | 521 | 城市轨道交通智能运营 | 426 | 121234 |
物理类 | 西安信息职业大学 | 522 |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技术 | 415 | 132224 |
历史类 | 西安信息职业大学 | 101 | 金融科技应用 | 495 | 23625 |
历史类 | 西安信息职业大学 | 102 | 电子商务 | 483 | 28375 |
请注意:表格里仅包含部分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及最低位次,并非2025年西安信息职业大学全部专业录取分数线及最低位次,如果想查看所有2025年西安信息职业大学在贵州专业录取分数及最低位次,请前往高考志愿获取完整信息,含有加分和降分。
西安信息职业大学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本科大学,是全国首批本科教育改革试点院校,具有独立颁发国家承认统招本、专科学历资格。
学校始建于1992年。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逐渐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走内涵式、特色化发展道路,目标致力于把学校建成一所特色鲜明的,人民满意的本科大学。张明同志任理事长、校长,郑志飚同志任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