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的铃声响起,意味着长达12年的基础教育阶段正式落幕。这段没有课业压力、无需早起刷题的假期,既是放松身心的“缓冲期”,更是衔接未来的“准备期”。盲目躺平或过度焦虑都不可取,以下梳理高考后必做的十件事,涵盖放松、技能提升、规划未来等多个维度,帮你把假期过成“增值期”。
1.彻底放松,但拒绝“摆烂式躺平”
高考后第一要务是释放压力,但“放松”不等于“昼夜颠倒、沉迷手机”。可以约同学看一场期待已久的电影,去一直想去的城市旅行,或是在家重温童年动画。
2.陪家人弥补“备考亏欠”
备考期间,父母的陪伴与付出常被忽略。高考后不妨主动承担家务:学做一道父母爱吃的菜,比如跟着教程练手番茄炒蛋、可乐鸡翅,用美食表达心意;陪父母看一场他们喜欢的电视剧,或是听长辈讲过去的故事,在聊天中增进感情。
3.学一项实用技能,为大学加分
大学是“能力比拼场”,提前掌握技能能让你快速适应新生活。最实用的莫过于驾驶——利用假期考驾照,不仅能在大学出行更方便,未来求职时也会成为加分项,尤其适合计划学商科、旅游管理的学生。
4.读几本“非应试”书籍,拓宽视野
告别课本,终于有时间读自己喜欢的书。可以读一本治愈心灵的散文,比如汪曾祺的《人间草木》,在细腻的文字中感受生活之美;也可以读一本提升认知的社科书,如《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在主人公的成长故事中思考未来方向。不建议读晦涩难懂的学术著作,重点是享受阅读本身——比如在阳台摆一张小桌,晒着太阳读《小王子》,在童话中找回纯粹的热爱。
5.整理备考资料,与过去告别
堆积如山的试卷、笔记是备考的见证,也是时候给它们“找个归宿”。可以将错题本、笔记本送给学弟学妹,附上几句鼓励的话,让知识与温暖传递;也可以挑选有纪念意义的资料(如高三第一次模考试卷、班主任手写的评语)整理成册,作为青春的纪念。清理资料的过程,也是与紧张备考时光告别的心理仪式,能帮你更从容地迎接新阶段。
志愿填报是高考后的“头等大事”,不能等到成绩出来才临时抱佛脚。可以提前收集目标院校的信息:登录学校官网查看专业介绍,比如想报计算机专业,就了解该专业的核心课程、实验室资源;加入目标院校的新生QQ群,向学长学姐咨询宿舍条件、食堂口味等生活细节。
备考期间久坐、熬夜导致的免疫力下降、体态问题,需要通过运动改善。可以选择轻松的运动方式:每天傍晚慢跑30分钟,或是跟着视频练瑜伽,缓解颈椎僵硬;也可以约同学打羽毛球、乒乓球,在运动中增进友谊。
大学是“全新的形象起点”,适当学习穿搭与护肤能提升自信。可以看一些平价穿搭博主的视频,根据自己的身材、风格挑选适合的衣服,比如用基础款T恤、牛仔裤搭配出简约大方的造型;护肤方面,先掌握“清洁-保湿-防晒”三步基础流程,选择适合自己肤质的平价产品(如氨基酸洗面奶、保湿乳液),避免过度护肤损伤皮肤。形象的提升不是“追求完美”,而是找到让自己舒适且自信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