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考人数增长,物化组合占比升至48%(约40万人),本科录取率或从60%降至45%,不少考生担忧“物化优势已消失”。但事实上,物化组合的核心价值并未削弱,其在专业选择广度、升学通道多样性上的优势仍不可替代。
尽管2026年物化考生数量激增,但在山东高考的招录体系中,物化组合仍是对接优质教育资源与高潜力职业赛道的“硬通货”,其优势集中体现在专业选择权与升学机会的双重保障上。
第一,专业覆盖广度:锁定16.5万+核心岗位,规避选科限制。2026年山东理工农医类核心专业的“物化门槛”依旧稳固,省属公办院校的机械、电子、临床医学等专业,以及民办本科的计算机、人工智能等热门方向,均明确要求“物理+化学”必选,相关计划总量预计超16.5万。
第二,升学就业衔接:对接保研红利与重点产业需求。物化组合在长期发展上的优势更为突出。在保研层面,2025年山东高校理工科保研率约8%,高于文科的5%,物化考生若能在大学期间参与AI算法、材料研发等科研项目,考取Python、Java等技术认证,大三通过“夏令营”申请保研的成功率显著更高。
此外,物化考生还能享受地方专项政策红利。山东预留3000+地方专项名额,复读生无法参与,物化组合考生可凭借此政策降25-30分录取,这对分数处于中等偏上区间的考生而言,是冲击优质院校的重要机会。
把握“常规+特色”双重赛道。志愿填报需跳出“唯排名论”,结合自身分数与规划选择适配路径:
常规路径:高分段考生聚焦“双一流”院校工科专业,中分段锁定省属公办院校的优势学科,如青岛科技大学的化工专业、山东理工大学的农业工程专业,这些专业在山东产业布局中认可度高,就业稳定性强。
特色路径:分数处于边缘的考生重点关注中外合作办学与征集志愿。2026年物化组合征集计划预计达5000人+,部分公办本科的冷门工科专业可能出现缺额,需提前研究往年征集志愿数据,做好预案。
对物化能力达标、目标明确的考生而言,物化组合仍是通往理工领域、优质升学资源的最优路径;但对化学薄弱、盲目跟风的考生来说,强行选择反而会陷入竞争陷阱。若你想了解具体分数段的院校推荐、物化科目备考技巧,或需要定制志愿填报方案,可随时告诉我,我会为你展开更细致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