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河北、重庆、青海等多省推行“专业+院校”志愿模式,考生可填报多达96个志愿,“是否按顺序录取”成为高频疑问。事实上,96个志愿的录取既遵循考生填报顺序,又不同于传统“志愿优先”的顺序志愿,其核心是平行志愿规则下的“分数优先、遵循志愿”逻辑。
2026年96个志愿的录取本质是平行志愿投档,虽按考生填报顺序检索,但“分数优先级高于志愿顺序”,与传统顺序志愿有本质区别。其核心规则可拆解为三个层次:
首先是“分数优先排序”。省级教育考试院会将同批次所有考生按高考总成绩从高到低排队,高分考生优先获得投档检索权。
其次是“遵循志愿检索”。当系统轮到某考生检索时,会严格按其填报的96个志愿顺序依次核查。贵州、重庆等实行96个专业平行志愿的省份,均采用这一检索逻辑,志愿顺序直接决定检索优先级。
最后是“一轮投档锁定”。每位考生只有一次投档机会,一旦档案投至某一志愿,无论后续是否被退档,都不会再投向同批次其他志愿。2026年各省调档比例多控制在105%以内,若考生投档后因不服从专业调剂、不符合体检要求等被退档,将直接进入征集志愿阶段,同批次96个志愿的录取机会即告终止。
96个志愿的顺序直接影响录取结果,2026年填报需围绕“梯度布局、精准匹配、规避陷阱”三大原则设计顺序,最大化录取概率。
“冲-稳-保”梯度排序是核心策略。建议将96个志愿按“20%冲、60%稳、20%保”的比例分配:前19个志愿可填报录取位次略高于自身位次的“冲刺型”目标;中间58个志愿聚焦“稳妥型”选项,选择录取位次与自身位次基本匹配(如4.8万-5.2万位次)的目标,这是录取的核心区域;最后19个志愿则作为“保底型”选项,选择录取位次低于自身位次(如5万-5.5万位次)的院校专业,确保不滑档。
顺序设计需兼顾“优先级与适配性”。在“冲”“稳”“保”每个梯度内部,应将“最想就读”的院校专业排在靠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