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大学在贵州的录取分数线因选考科目物理类/历史类和专业差异呈现明显不同。其中山东建筑大学物理类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录取分数线为514分位次为42492位;物理类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录取分数线为506分位次为47953位;历史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录取分数线为522分位次为14804位;物理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录取分数线为484分位次为64425位;物理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录取分数线为526分位次为35176位;物理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录取分数线为485分位次为63480位;物理类土木工程专业录取分数线为462分位次为84917位;历史类市场营销专业录取分数线为503分位次为20688位等。如果考生和家长准备报考山东建筑大学,可以多关注一下山东建筑大学最新的招生政策和动态。
选科招生类型 | 院校名称 | 专业代码 | 专业 | 分数线 | 位次 |
---|---|---|---|---|---|
物理类 | 山东建筑大学 | 501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496 | 55326 |
物理类 | 山东建筑大学 | 502 | 工业工程 | 491 | 58888 |
物理类 | 山东建筑大学 | 503 | 智能建造 | 484 | 64462 |
物理类 | 山东建筑大学 | 504 | 土木工程 | 462 | 84917 |
物理类 | 山东建筑大学 | 505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514 | 42492 |
物理类 | 山东建筑大学 | 506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418 | 129662 |
物理类 | 山东建筑大学 | 507 | 环境科学 | 476 | 71421 |
物理类 | 山东建筑大学 | 508 | 机械工程 | 516 | 41131 |
物理类 | 山东建筑大学 | 509 | 电子信息工程 | 517 | 40660 |
物理类 | 山东建筑大学 | 510 | 通信工程 | 515 | 42180 |
物理类 | 山东建筑大学 | 511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526 | 35176 |
物理类 | 山东建筑大学 | 512 | 物联网工程 | 505 | 48768 |
物理类 | 山东建筑大学 | 513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 506 | 47953 |
物理类 | 山东建筑大学 | 514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485 | 63480 |
物理类 | 山东建筑大学 | 515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484 | 64425 |
物理类 | 山东建筑大学 | 516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488 | 61402 |
物理类 | 山东建筑大学 | 517 | 软件工程 | 517 | 40824 |
物理类 | 山东建筑大学 | 518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523 | 37111 |
物理类 | 山东建筑大学 | 519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510 | 45211 |
物理类 | 山东建筑大学 | 520 | 应用物理学 | 492 | 58263 |
物理类 | 山东建筑大学 | 521 | 应用统计学 | 497 | 54274 |
物理类 | 山东建筑大学 | 522 |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 484 | 64760 |
物理类 | 山东建筑大学 | 523 | 测绘工程 | 488 | 61241 |
物理类 | 山东建筑大学 | 524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496 | 55179 |
物理类 | 山东建筑大学 | 525 | 焊接技术与工程 | 485 | 63958 |
物理类 | 山东建筑大学 | 526 | 地理信息科学 | 509 | 45883 |
历史类 | 山东建筑大学 | 101 | 土地资源管理 | 522 | 14804 |
历史类 | 山东建筑大学 | 102 | 广告学 | 526 | 13712 |
历史类 | 山东建筑大学 | 103 | 市场营销 | 503 | 20688 |
历史类 | 山东建筑大学 | 104 | 工商管理 | 520 | 15144 |
历史类 | 山东建筑大学 | 105 | 会计学 | 550 | 8406 |
历史类 | 山东建筑大学 | 106 | 电子商务 | 504 | 20151 |
历史类 | 山东建筑大学 | 107 | 法学 | 558 | 7122 |
历史类 | 山东建筑大学 | 108 | 德语 | 507 | 19241 |
请注意:表格里仅包含部分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及最低位次,并非2025年山东建筑大学全部专业录取分数线及最低位次,如果想查看所有2025年山东建筑大学在贵州专业录取分数及最低位次,请前往高考志愿获取完整信息,含有加分和降分。
山东建筑大学地处山东省会济南,是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学校创建于1956年,时为国家城市建设部在全国兴建的十所土建类学校之一。68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厚德博学、筑基建业”校训,秉承“勤奋、严谨、团结、创新”校风,坚守“以人为本、自强不息、经世致用、造福桑梓”办学理念,坚持以工为主、以土木建筑学科为特色,覆盖工、理、管、文、法、艺、经、交叉8大学科门类交叉渗透、协调发展,建设应用研究型大学。学校先后培养22万名各类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建设行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学校被评为全国建设人才培养工作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