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学院在贵州的录取分数线因选考科目物理类/历史类和专业差异呈现明显不同。其中文华学院物理类环境工程专业录取分数线为408分位次为139527位;历史类汉语言文学专业录取分数线为490分位次为25669位;物理类智能飞行器技术专业录取分数线为439分位次为107891位;历史类财务管理专业录取分数线为474分位次为31955位;历史类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录取分数线为472分位次为33178位;物理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录取分数线为437分位次为110240位;物理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录取分数线为407分位次为140274位;物理类软件工程专业录取分数线为431分位次为115661位等。如果考生和家长准备报考文华学院,可以多关注一下文华学院最新的招生政策和动态。
选科招生类型 | 院校名称 | 专业代码 | 专业 | 分数线 | 位次 |
---|---|---|---|---|---|
物理类 | 文华学院 | 501 | 建筑学(建筑规划方向、建 筑环境技术方向) | 398 | 148610 |
物理类 | 文华学院 | 502 | 工程管理 | 402 | 144897 |
物理类 | 文华学院 | 503 | 会计学 | 419 | 128578 |
物理类 | 文华学院 | 504 | 汉语言文学 | 425 | 121893 |
物理类 | 文华学院 | 505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36 | 111100 |
物理类 | 文华学院 | 506 | 软件工程 | 431 | 115661 |
物理类 | 文华学院 | 507 | 通信工程 | 432 | 115445 |
物理类 | 文华学院 | 508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437 | 110240 |
物理类 | 文华学院 | 509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407 | 140274 |
物理类 | 文华学院 | 510 | 物联网工程 | 423 | 123879 |
物理类 | 文华学院 | 511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422 | 124866 |
物理类 | 文华学院 | 512 | 机器人工程 | 419 | 128042 |
物理类 | 文华学院 | 513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431 | 116686 |
物理类 | 文华学院 | 514 | 智能飞行器技术 | 439 | 107891 |
物理类 | 文华学院 | 515 | 环境工程 | 408 | 139527 |
物理类 | 文华学院 | 516 | 土木工程 | 404 | 143198 |
历史类 | 文华学院 | 101 | 会计学 | 480 | 29637 |
历史类 | 文华学院 | 102 | 财务管理 | 474 | 31955 |
历史类 | 文华学院 | 103 | 工商管理(数字化运营、低空 物流) | 462 | 37161 |
历史类 | 文华学院 | 104 | 汉语言文学 | 490 | 25669 |
历史类 | 文华学院 | 105 | 电子商务(电商数智化运营) | 478 | 30346 |
历史类 | 文华学院 | 106 | 英语 | 466 | 35603 |
历史类 | 文华学院 | 107 | 日语 | 461 | 37754 |
历史类 | 文华学院 | 108 | 法学 | 485 | 27310 |
历史类 | 文华学院 | 109 | 新闻学 | 468 | 34565 |
历史类 | 文华学院 | 110 | 网络与新媒体 | 472 | 33178 |
历史类 | 文华学院 | 111 | 建筑学(建筑规划方向、建筑 环境技术方向) | 460 | 38389 |
艺术类 | 文华学院 | A01 | 产品设计 | 493 | - |
艺术类 | 文华学院 | A02 | 环境设计 | 492 | - |
艺术类 | 文华学院 | A03 | 视觉传达设计 | 493 | - |
艺术类 | 文华学院 | A04 | 数字媒体艺术 | 495 | - |
请注意:表格里仅包含部分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及最低位次,并非2025年文华学院全部专业录取分数线及最低位次,如果想查看所有2025年文华学院在贵州专业录取分数及最低位次,请前往高考志愿获取完整信息,含有加分和降分。
文华学院(Wenhua College),地处武汉光谷核心区,是湖北省属民办普通全日制高校,前身为2003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2014年5月,教育部批准学校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学校,更名为“文华学院”。通过教育部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办学思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公益性、非营利性办学原则;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的办学宗旨,秉承“博学笃志、本立道生”的校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教育理念;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和个性化教育办学特色,确立“十年建校、十年发展、十年提高”的发展战略,将学校建成高水平、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