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模式下,选科是影响考生报考专业的关键因素。华中师范大学在浙江的招生专业根据学科特点设置了不同的选科要求,涵盖了工学、管理学、文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考生可通过浙江省教育考试院或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招生网查询最新动态。
年份 | 大学名称 | 办学层次 | 专业名称 | 选科要求 |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哲学 | 政治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经济学类 | 物理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经济学 | 物理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数字经济 | 物理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金融工程 | 物理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物理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法学类 | 不限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法学 | 不限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政治学类 | 政治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政治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国际政治 | 政治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社会学类 | 不限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社会学 | 不限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社会工作 | 不限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 政治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政治教育 | 政治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政治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教育学类 | 不限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教育学 | 不限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科学教育 | 物理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教育技术学 | 物理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学前教育 | 不限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特殊教育 | 不限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融合教育 | 不限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体育教育 | 不限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运动训练 | 不限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历史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汉语言文学 | 历史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汉语言 | 历史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不限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英语 | 不限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俄语 | 不限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法语 | 不限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西班牙语 | 不限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日语 | 不限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朝鲜语 | 不限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翻译 | 不限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新闻传播学类 | 不限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新闻学 | 不限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广播电视学 | 不限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网络与新媒体 | 不限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历史学类 | 历史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历史学 | 历史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数学类 | 物理+化学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物理+化学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物理+化学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物理学类 | 物理+化学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物理学 | 物理+化学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核物理 | 物理+化学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化学类 | 物理+化学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化学 | 物理+化学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应用化学 | 物理+化学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地理科学类 | 地理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地理科学 | 地理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地理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地理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地理信息科学 | 地理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生物科学类 | 物理+化学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生物科学 | 物理+化学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生物技术 | 物理+化学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心理学类 | 物理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心理学 | 物理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应用心理学 | 物理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统计学 | 物理+化学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电子信息类 | 物理+化学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电子信息工程 | 物理+化学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通信工程 | 物理+化学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物理+化学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物理+化学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人工智能 | 物理+化学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计算机类 | 物理+化学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物理+化学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软件工程 | 物理+化学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信息安全 | 物理+化学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物联网工程 | 物理+化学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数字媒体技术 | 物理+化学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物理+化学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遥感科学与技术 | 物理+化学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物理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物理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 物理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物理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工商管理 | 不限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人力资源管理 | 不限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财务会计教育 | 不限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公共管理类 | 不限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行政管理 | 不限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不限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土地资源管理 | 不限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信息资源管理 | 物理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电子商务 | 物理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旅游管理 | 不限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不限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音乐表演 | 不限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音乐学 | 不限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舞蹈学 | 不限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不限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美术学类 | 不限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美术学 | 不限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绘画 | 不限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设计学类 | 不限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视觉传达设计 | 不限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环境设计 | 不限 |
2027 | 华中师范大学 | 本科 | 数字媒体艺术 | 不限 |
华中师范大学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坐落在武昌南湖之滨的桂子山上,占地面积120余万平方米,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教师教育“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溯源于1903年创办的文华书院大学部(始于1871年创办的文华书院,1924年改名为华中大学)、1912年创办的中华大学、1948年创办的中原大学。1951年中原大学教育学院与华中大学合并组建成公立华中大学;1952年中华大学、湖北教育学院等并入后,改名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1953年定名为华中师范学院;1985年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并由中原大学创始人之一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校名。1993年江泽民同志为学校九十周年校庆题词:“发展师范教育事业,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学校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汲取了外来文化的养分,更弘扬了革命文化的传统,形成了“求实创新、立德树人”的校训和“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大学精神,为国家培养了60多万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