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模式下,选科是影响考生报考专业的关键因素。兰州信息科技学院在浙江的招生专业根据学科特点设置了不同的选科要求,涵盖了工学、管理学、文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考生可通过浙江省教育考试院或兰州信息科技学院本科招生网查询最新动态。
年份 | 大学名称 | 办学层次 | 专业名称 | 选科要求 |
---|---|---|---|---|
2027 |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 | 本科 | 经济统计学 | 物理 |
2027 |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 | 本科 | 英语 | 不限 |
2027 |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 | 本科 | 应用化学 | 物理+化学 |
2027 |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 | 本科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物理+化学 |
2027 |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 | 本科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物理+化学 |
2027 |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 | 本科 | 机械电子工程 | 物理+化学 |
2027 |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 | 本科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物理+化学 |
2027 |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 | 本科 | 汽车服务工程 | 物理+化学 |
2027 |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 | 本科 | 智能制造工程 | 物理+化学 |
2027 |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 | 本科 | 新能源汽车工程 | 物理+化学 |
2027 |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 | 本科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物理+化学 |
2027 |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 | 本科 | 冶金工程 | 物理+化学 |
2027 |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 | 本科 | 金属材料工程 | 物理+化学 |
2027 |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 | 本科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物理+化学 |
2027 |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 | 本科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物理+化学 |
2027 |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 | 本科 |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 物理+化学 |
2027 |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 | 本科 | 电子信息工程 | 物理+化学 |
2027 |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 | 本科 | 通信工程 | 物理+化学 |
2027 |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 | 本科 | 信息工程 | 物理+化学 |
2027 |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 | 本科 | 人工智能 | 物理+化学 |
2027 |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 | 本科 | 自动化 | 物理+化学 |
2027 |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 | 本科 | 机器人工程 | 物理+化学 |
2027 |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 | 本科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物理+化学 |
2027 |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 | 本科 | 软件工程 | 物理+化学 |
2027 |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 | 本科 | 物联网工程 | 物理+化学 |
2027 |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 | 本科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物理+化学 |
2027 |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 | 本科 | 土木工程 | 物理+化学 |
2027 |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 | 本科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物理+化学 |
2027 |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 | 本科 |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 物理+化学 |
2027 |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 | 本科 | 水利水电工程 | 物理+化学 |
2027 |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 | 本科 | 测绘工程 | 物理+化学 |
2027 |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 | 本科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物理+化学 |
2027 |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 | 本科 | 制药工程 | 物理+化学 |
2027 |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 | 本科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物理+化学 |
2027 |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 | 本科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物理+化学 |
2027 |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 | 本科 | 工程管理 | 物理 |
2027 |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 | 本科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物理 |
2027 |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 | 本科 | 市场营销 | 不限 |
2027 |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 | 本科 | 财务管理 | 不限 |
2027 |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 | 本科 | 人力资源管理 | 不限 |
2027 |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 | 本科 | 物流管理 | 不限 |
2027 |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 | 本科 | 电子商务 | 不限 |
2027 |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 | 本科 | 产品设计 | 不限 |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原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在校生近万人,是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本科院校和甘肃省首批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试点院校。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甘肃,面向西部,辐射全国,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秉持“求是、砺志、笃行”的校训,遵循“以父母之心育人,帮助学生成就梦想”的办学理念,发挥工科优势,逐步发展新工科和电子信息新专业,统筹经、管、文、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培养基础理论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社会责任、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取得全面发展,已成长为一所规模结构合理、学科协调发展、教学质量优秀、办学特色鲜明、社会美誉度高的区域知名应用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