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在贵州的录取分数线因选考科目物理类/历史类和专业差异呈现明显不同。其中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类教育学类专业录取分数线为630分位次为2310位;物理提前物理学(优师专项)(珠海校区)专业录取分数线为618分位次为3791位;物理提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公 费师范生)专业录取分数线为643分位次为1258位;历史类历史学类专业录取分数线为648分位次为215位;物理类物理学类专业录取分数线为631分位次为2271位;历史类历史学类(国家专项计划)专业录取分数线为642分位次为326位;历史提前思想政治教育(优师专项)(珠海校区)专业录取分数线为618分位次为1107位;历史类社会科学试验班(国家专项计划)专业录取分数线为641分位次为335位等。如果考生和家长准备报考北京师范大学,可以多关注一下北京师范大学最新的招生政策和动态。
选科招生类型 | 院校名称 | 专业代码 | 专业 | 分数线 | 位次 |
---|---|---|---|---|---|
物理类 | 北京师范大学 | 502 | 教育学类 | 630 | 2310 |
物理类 | 北京师范大学 | 503 | 社会科学试验班 | 634 | 1921 |
物理类 | 北京师范大学 | 504 | 物理学类 | 631 | 2271 |
物理类 | 北京师范大学 | 505 | 理科试验班 | 632 | 2121 |
物理类 | 北京师范大学 | 506 | 数学类 | 639 | 1494 |
物理类 | 北京师范大学 | 507 | 教育学类(国家专项计划) | 618 | 3856 |
物理类 | 北京师范大学 | 508 | 社会科学试验班(国家专项 计划) | 615 | 4249 |
物理类 | 北京师范大学 | 509 | 物理学类(国家专项计划) | 628 | 2588 |
历史类 | 北京师范大学 | 102 | 人文科学试验班 | 650 | 187 |
历史类 | 北京师范大学 | 103 | 社会科学试验班 | 647 | 229 |
历史类 | 北京师范大学 | 104 | 历史学类 | 648 | 215 |
历史类 | 北京师范大学 | 105 | 历史学类(国家专项计划) | 642 | 326 |
历史类 | 北京师范大学 | 106 | 社会科学试验班(国家专项计划) | 641 | 335 |
物理提前 | 北京师范大学 | 50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公 费师范生) | 643 | 1258 |
物理提前 | 北京师范大学 | 502 | 英语(优师专项)(珠海校区) | 613 | 4589 |
物理提前 | 北京师范大学 | 503 | 物理学(优师专项)(珠海校区) | 618 | 3791 |
物理提前 | 北京师范大学 | 504 | 生物科学(优师专项)(珠海校区) | 608 | 5446 |
物理提前 | 北京师范大学 | 505 | 数学与应用数学(优师专项)(珠海校区) | 614 | 4418 |
物理提前 | 北京师范大学 | 506 | 化学(优师专项)(珠海校区) | 610 | 5185 |
物理提前 | 北京师范大学 | 507 | 地理科学(优师专项)(珠海校区) | 603 | 6469 |
物理提前 | 北京师范大学 | 501 | 数学与应用数学(高校专项计划(国家公费师范生))(珠海校区) | 630 | 2301 |
历史提前 | 北京师范大学 | 101 | 特殊教育(国家公费师范生) | 644 | 284 |
历史提前 | 北京师范大学 | 102 | 汉语言文学(优师专项)(珠海校区) | 623 | 896 |
历史提前 | 北京师范大学 | 103 | 英语(优师专项)(珠海校区) | 617 | 1165 |
历史提前 | 北京师范大学 | 104 | 历史学(优师专项)(珠海校区) | 615 | 1234 |
历史提前 | 北京师范大学 | 105 | 思想政治教育(优师专项)(珠海校区) | 618 | 1107 |
历史提前 | 北京师范大学 | 101 | 汉语言文学(高校专项计划(国家公费师范生))(珠海校区) | 631 | 592 |
请注意:表格里仅包含部分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及最低位次,并非2025年北京师范大学全部专业录取分数线及最低位次,如果想查看所有2025年北京师范大学在贵州专业录取分数及最低位次,请前往高考志愿获取完整信息,含有加分和降分。
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著名学府。学校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先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
百余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始终同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进步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在“五四”“一二·九”等爱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李大钊、鲁迅、梁启超、钱玄同、吴承仕、黎锦熙、陈垣、范文澜、侯外庐、白寿彝、钟敬文、启功、胡先骕、汪堃仁、周廷儒等为代表,一大批名师先贤在这里弘文励教。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学校秉承“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形成了“治学修身,兼济天下”的育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