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思源学院在贵州的录取分数线因选考科目物理类/历史类和专业差异呈现明显不同。其中西安思源学院历史类学前教育专业录取分数线为464分位次为36478位;历史类小学教育专业录取分数线为465分位次为36209位;艺术类书法学专业录取分数线为505分;物理类机械类专业录取分数线为422分位次为125708位;历史类工商管理类专业录取分数线为460分位次为38084位;历史类财务管理专业录取分数线为460分位次为38372位;物理类软件技术专业录取分数线为363分位次为174195位;物理类人工智能专业录取分数线为406分位次为140862位等。如果考生和家长准备报考西安思源学院,可以多关注一下西安思源学院最新的招生政策和动态。
选科招生类型 | 院校名称 | 专业代码 | 专业 | 分数线 | 位次 |
---|---|---|---|---|---|
物理类 | 西安思源学院 | 517 | 软件技术 | 363 | 174195 |
物理类 | 西安思源学院 | 518 | 大数据与财务管理 | 314 | 194701 |
历史类 | 西安思源学院 | 112 | 护理 | 261 | 87618 |
历史类 | 西安思源学院 | 113 | 医学检验技术 | 305 | 85225 |
艺术类 | 西安思源学院 | A05 |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 442 | - |
艺术类 | 西安思源学院 | A06 | 舞蹈表演 | 391 | - |
物理类 | 西安思源学院 | 501 | 数字经济 | 392 | 153175 |
物理类 | 西安思源学院 | 502 | 教育学 | 426 | 121395 |
物理类 | 西安思源学院 | 503 | 小学教育 | 424 | 123412 |
物理类 | 西安思源学院 | 504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413 | 134001 |
物理类 | 西安思源学院 | 505 | 网络与新媒体 | 398 | 148668 |
物理类 | 西安思源学院 | 506 | 工程造价 | 399 | 147098 |
物理类 | 西安思源学院 | 507 | 财务管理 | 415 | 132167 |
物理类 | 西安思源学院 | 508 | 机械类 | 422 | 125708 |
物理类 | 西安思源学院 | 509 | 增材制造工程 | 391 | 154062 |
物理类 | 西安思源学院 | 510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427 | 119862 |
物理类 | 西安思源学院 | 511 | 人工智能 | 406 | 140862 |
物理类 | 西安思源学院 | 512 | 机器人工程 | 387 | 157571 |
物理类 | 西安思源学院 | 513 | 计算机类 | 404 | 142559 |
物理类 | 西安思源学院 | 514 | 土木工程 | 402 | 144703 |
物理类 | 西安思源学院 | 515 | 护理学 | 412 | 135657 |
历史类 | 西安思源学院 | 101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460 | 38234 |
历史类 | 西安思源学院 | 102 | 教育学 | 465 | 35966 |
历史类 | 西安思源学院 | 103 | 学前教育 | 464 | 36478 |
历史类 | 西安思源学院 | 104 | 小学教育 | 465 | 36209 |
历史类 | 西安思源学院 | 105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467 | 35148 |
历史类 | 西安思源学院 | 107 | 网络与新媒体 | 459 | 38582 |
历史类 | 西安思源学院 | 108 | 工商管理类 | 460 | 38084 |
历史类 | 西安思源学院 | 109 | 财务管理 | 460 | 38372 |
历史类 | 西安思源学院 | 110 | 电子商务 | 458 | 39151 |
历史类 | 西安思源学院 | 111 | 护理学 | 480 | 29467 |
艺术类 | 西安思源学院 | A01 | 书法学 | 505 | - |
艺术类 | 西安思源学院 | A02 | 环境设计 | 485 | - |
艺术类 | 西安思源学院 | A03 | 数字媒体艺术 | 490 | - |
请注意:表格里仅包含部分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及最低位次,并非2025年西安思源学院全部专业录取分数线及最低位次,如果想查看所有2025年西安思源学院在贵州专业录取分数及最低位次,请前往高考志愿获取完整信息,含有加分和降分。
西安思源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普通本科高校、陕西省教育厅等八厅委批准设立的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高校,也是陕西省第一所获批招收港澳台学生资格的民办高校。
学校成立于1998年,由我国著名民办教育家周延波教授创建。学校始终坚持以创新教育为引领,以建设有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目标,以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高效管理平台建设为主线,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和学生学习过程管理,推动了本科教育质量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特色日益凸显,研究生教育布局初步形成,已成为一所集工、文、经、管、教、医、艺等多个专业学科,本科、专科、继续教育及研究生等多种教育形式协调发展的新型民办大学。学校现拥有14个二级学院和1个继续教育学院,并分别与长安大学、延安大学、西安体育学院共建了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站,目前在校学生近22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