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高考志愿提供的2025年录取数据,重庆移通学院在重庆历史类各专业录取分数区间为446到461分,历史类专业分数线跨度较大其中: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最低450分、市场营销专业最低447分、互联网金融专业最低449分、资产评估专业最低451分、养老服务管理专业最低453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最低461分等。物理类各专业录取分数区间为425到478分,物理类专业分数线跨度较大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最低425分、虚拟现实技术专业最低439分、电影制作专业最低438分、供应链管理专业最低453分、机械类专业最低460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最低462分等。具体分数线及对应位次如下:
院校名称 | 专业代号 | 专业名称 | 分数线 |
---|---|---|---|
重庆移通学院 | 1D1 | 体育经济与管理 | 446 |
重庆移通学院 | 122 | 市场营销 | 447 |
重庆移通学院 | 108 | 互联网金融 | 449 |
重庆移通学院 | 104 | 供应链管理 | 449 |
重庆移通学院 | 1X3 | 戏剧影视文学 | 450 |
重庆移通学院 | 142 | 德语 | 451 |
重庆移通学院 | 124 | 资产评估 | 451 |
重庆移通学院 | 115 | 广播电视编导 | 451 |
重庆移通学院 | 100 | 工商管理 | 452 |
重庆移通学院 | 1D3 | 养老服务管理 | 453 |
重庆移通学院 | 143 | 翻译 | 454 |
重庆移通学院 | 1D2 | 健康服务与管理 | 456 |
重庆移通学院 | 102 | 英语 | 457 |
重庆移通学院 | 110 | 财务管理 | 457 |
重庆移通学院 | 107 | 网络与新媒体 | 461 |
院校名称 | 专业代号 | 专业名称 | 分数线 |
---|---|---|---|
重庆移通学院 | 561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 | 425 |
重庆移通学院 | 518 | 数字媒体艺术(中外合作办学) | 425 |
重庆移通学院 | 562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 外合作办学) | 425 |
重庆移通学院 | 583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438 |
重庆移通学院 | 595 | 区块链工程 | 438 |
重庆移通学院 | 5X4 | 电影制作 | 438 |
重庆移通学院 | 5X5 | 新媒体技术 | 438 |
重庆移通学院 | 582 | 虚拟现实技术 | 439 |
重庆移通学院 | 5S5 | 数字经济 | 439 |
重庆移通学院 | 592 | 网络工程 | 439 |
重庆移通学院 | 581 | 数字媒体技术 | 441 |
重庆移通学院 | 591 | 物联网工程 | 441 |
重庆移通学院 | 594 | 软件工程 | 444 |
重庆移通学院 | 5S3 | 工程管理 | 444 |
重庆移通学院 | 509 | 互联网金融 | 446 |
重庆移通学院 | 5S1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446 |
重庆移通学院 | 593 | 信息安全 | 447 |
重庆移通学院 | 572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448 |
重庆移通学院 | 573 | 电子与计算机工程 | 450 |
重庆移通学院 | 511 | 电子信息类 | 451 |
重庆移通学院 | 505 | 供应链管理 | 453 |
重庆移通学院 | 512 | 通信工程 | 454 |
重庆移通学院 | 57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54 |
重庆移通学院 | 513 | 人工智能 | 455 |
重庆移通学院 | 516 | 广播电视编导 | 455 |
重庆移通学院 | 534 | 智能制造工程 | 457 |
重庆移通学院 | 533 | 机械类 | 460 |
重庆移通学院 | 501 | 工商管理 | 462 |
重庆移通学院 | 5S2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462 |
重庆移通学院 | 503 | 英语 | 468 |
重庆移通学院 | 514 | 财务管理 | 470 |
重庆移通学院 | 532 | 自动化类 | 470 |
重庆移通学院 | 531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473 |
重庆移通学院 | 506 | 网络与新媒体 | 478 |
请注意:表格里仅包含部分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并非2025年重庆移通学院全部专业录取分数线,如果想查看所有2025年重庆移通学院在重庆专业录取分数,请前往高考志愿获取完整信息。
重庆移通学院(原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成立于2000年,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重庆市教委主管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面向全国招生。
学校有合川、綦江两个校区,合川校区位于合川区大学城,綦江校区地处綦江区东部新城,总在校生人数4万人。学校学科体系以工学为主,经、管、文、艺五大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现设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智能工程学院、大数据学院、计算机学院、德国工程学院、信息安全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远景学院等14个二级学院,开设通信工程、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等50个本科专业。其中,6个专业通过德国学科专业认证协会(ASIIN)认证,3个专业通过德国ZEvA国际认证,9个为省市级特色专业,31门课程入选市级一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