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师范学院在贵州的录取分数线因选考科目物理类/历史类和专业差异呈现明显不同。其中淮阴师范学院物理类软件工程专业录取分数线为482分位次为66091位;历史类日语专业录取分数线为499分位次为22128位;历史类英语专业录取分数线为524分位次为14211位;物理类应用心理学专业录取分数线为468分位次为78991位;物理类工程造价专业录取分数线为463分位次为83509位;历史类行政管理专业录取分数线为511分位次为17923位;历史类学前教育专业录取分数线为507分位次为19355位;历史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录取分数线为501分位次为21363位等。如果考生和家长准备报考淮阴师范学院,可以多关注一下淮阴师范学院最新的招生政策和动态。

| 选科招生类型 | 院校名称 | 专业代码 | 专业 | 分数线 | 位次 | 
|---|---|---|---|---|---|
| 物理类 | 淮阴师范学院 | 501 | 工程造价 | 463 | 83509 | 
| 物理类 | 淮阴师范学院 | 502 | 经济与金融 | 465 | 81651 | 
| 物理类 | 淮阴师范学院 | 503 | 市场营销 | 449 | 98049 | 
| 物理类 | 淮阴师范学院 | 504 | 应用心理学 | 468 | 78991 | 
| 物理类 | 淮阴师范学院 | 505 | 环境科学 | 452 | 94954 | 
| 物理类 | 淮阴师范学院 | 506 | 软件工程 | 482 | 66091 | 
| 物理类 | 淮阴师范学院 | 507 | 生物工程 | 458 | 89047 | 
| 物理类 | 淮阴师范学院 | 508 | 生物技术 | 456 | 90475 | 
| 物理类 | 淮阴师范学院 | 509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487 | 62510 | 
| 物理类 | 淮阴师范学院 | 510 | 统计学 | 474 | 73159 | 
| 物理类 | 淮阴师范学院 | 511 | 纳米材料与技术 | 457 | 89532 | 
| 物理类 | 淮阴师范学院 | 512 | 通信工程 | 476 | 71367 | 
| 物理类 | 淮阴师范学院 | 513 | 合成生物学 | 443 | 103832 | 
| 物理类 | 淮阴师范学院 | 514 | 地理信息科学 | 486 | 62801 | 
| 历史类 | 淮阴师范学院 | 101 | 广播电视编导 | 501 | 21363 | 
| 历史类 | 淮阴师范学院 | 102 | 广播电视学 | 510 | 18349 | 
| 历史类 | 淮阴师范学院 | 103 | 广告学 | 505 | 19967 | 
| 历史类 | 淮阴师范学院 | 104 | 历史学 | 526 | 13580 | 
| 历史类 | 淮阴师范学院 | 105 | 旅游管理 | 496 | 23007 | 
| 历史类 | 淮阴师范学院 | 106 | 日语 | 499 | 22128 | 
| 历史类 | 淮阴师范学院 | 107 | 小学教育 | 524 | 14275 | 
| 历史类 | 淮阴师范学院 | 108 | 行政管理 | 511 | 17923 | 
| 历史类 | 淮阴师范学院 | 109 | 学前教育 | 507 | 19355 | 
| 历史类 | 淮阴师范学院 | 110 | 英语 | 524 | 14211 | 
| 历史类 | 淮阴师范学院 | 111 | 数字人文 | 503 | 20654 | 
| 艺术类 | 淮阴师范学院 | A01 | 书法学 | 520 | - | 
| 艺术类 | 淮阴师范学院 | A02 | 环境设计 | 524 | - | 
| 艺术类 | 淮阴师范学院 | A03 | 视觉传达设计 | 530 | - | 
| 艺术类 | 淮阴师范学院 | A04 | 舞蹈编导 | 494 | - | 
| 艺术类 | 淮阴师范学院 | A05 | 舞蹈学 | 502 | - | 
| 体育类 | 淮阴师范学院 | CO1 | 体育教育 | 350 | - | 
请注意:表格里仅包含部分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及最低位次,并非2025年淮阴师范学院全部专业录取分数线及最低位次,如果想查看所有2025年淮阴师范学院在贵州专业录取分数及最低位次,请前往高考志愿获取完整信息,含有加分和降分。
淮阴师范学院坐落于风景旖旎、人文荟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周恩来总理故乡江苏省淮安市,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高等学府。
在60余年高等教育办学历程中,淮阴师范学院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为地方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苏北地区教师的摇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秉承“坚守朴实、追求崇高”的淮师精神和“崇德、励志、博学、笃行”的校训,坚持用周恩来崇高精神风范办学育人,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领域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办学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省教育人才工作先进高校”“省高校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省文明校园”“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示范基地”等国家、省级奖励30余项,多次获得省属高校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第一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