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作为新高考改革省份,采用“院校专业组”志愿填报模式,设置45个平行志愿,这一数量既为考生提供了更多选择空间,也对志愿规划能力提出更高要求。2026年广东新高考志愿填报规则保持稳定,45个志愿的计算与投档逻辑围绕“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次投档”展开。
广东新高考45个志愿以“院校专业组”为基本填报单元,每个志愿对应一个“院校+专业组”组合,而非单一院校或专业。院校专业组由高校根据不同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进行划分,一所高校可设置多个专业组,每个专业组包含若干个选考科目要求相同的专业。
45个志愿的计算遵循“平行志愿”投档规则,即按考生高考总分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检索考生填报的45个志愿。当检索到某个志愿的院校专业组投档线低于或等于考生总分,且该专业组有剩余学位时,考生即被投档至该院校专业组,后续志愿自动失效。若45个志愿均未满足投档条件,则进入征集志愿阶段或滑档。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填报6个专业志愿及1个“服从专业调剂”选项,若考生未服从调剂且未被组内填报专业录取,将被退档,无法参与后续志愿投档。
志愿排序需遵循“梯度合理、意愿优先”原则。考生应将自己最想去的院校专业组排在前面,按意愿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排序,避免因志愿顺序颠倒导致“高分低录”。例如,某考生同时心仪中山大学“专业组03”和暨南大学“专业组02”,若中山大学专业组投档线更高,应将其排在暨南大学之前,即使分数达到两所院校要求,也会优先被前者录取。
此外,需仔细研读院校专业组的选考科目要求和招生章程,确认自身选考科目符合条件,避免填报无效志愿。2026年广东将继续公布各院校专业组的往年投档线、位次及招生计划,考生可结合自身高考位次(而非单纯分数)进行志愿填报,位次参考价值远高于分数。
2026年广东新高考45个志愿的填报,是对考生信息搜集能力和决策能力的综合考验。考生需提前整理目标院校专业组的历史数据,合理分配“冲稳保垫”的志愿比例,同时重视专业选择与职业规划的匹配度。志愿填报结束前需反复核对志愿信息,确认院校专业组代码、专业代码及服从调剂选项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