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在辽宁招生中,历史组和物理组的录取分数线及位次有所不同。历史类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34分,其中工商管理类(中美双学位)[财务管理(全英文教学)]538分、汉语言文学581分、会展经济与管理(数智会展与策划管理方向)549分、财务管理571分、哲学(中西哲学比较试验班、中华文化学试验班)571分、国际商务(全英文教学)534分,物理类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11分,其中经济学556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560分、土木工程(智能结构与城市更新方向)530分、翻译532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城镇智能水系统方向)528分、建筑学547分。不同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存在差异,以下是华侨大学在辽宁各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及相关信息。
院校代号 | 院校名称 | 专业代号 | 专业名称 | 分数线 |
---|---|---|---|---|
385 | 华侨大学 | 62 | 国际商务(全英文教学) | 534 |
385 | 华侨大学 | 61 | 工商管理类(中美双学位)[财务管理(全英文教学)] | 538 |
385 | 华侨大学 | 60 | 经济学类(中美双学位)[金融学(全英文教学)] | 539 |
385 | 华侨大学 | 34 | 城乡规划 | 547 |
385 | 华侨大学 | 43 | 日语 | 548 |
385 | 华侨大学 | 59 | 会展经济与管理(数智会展与策划管理方向) | 549 |
385 | 华侨大学 | 37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557 |
385 | 华侨大学 | 56 | 行政管理(数字政府治理、社会福利、公共危机管理) | 557 |
385 | 华侨大学 | 8 | 数字出版 | 561 |
385 | 华侨大学 | 52 | 财务管理 | 571 |
385 | 华侨大学 | 1 | 哲学(中西哲学比较试验班、中华文化学试验班) | 571 |
385 | 华侨大学 | 4 | 汉语国际教育 | 574 |
385 | 华侨大学 | 41 | 汉语言文学 | 581 |
385 | 华侨大学 | 40 | 法学 | 596 |
院校代号 | 院校名称 | 专业代号 | 专业名称 | 分数线 |
---|---|---|---|---|
385 | 华侨大学 | 58 | 酒店管理(数智酒店与运营管理方向) | 511 |
385 | 华侨大学 | 28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城镇智能水系统方向) | 528 |
385 | 华侨大学 | 62 | 国际商务(全英文教学) | 530 |
385 | 华侨大学 | 25 | 土木工程(智能结构与城市更新方向) | 530 |
385 | 华侨大学 | 44 | 翻译 | 532 |
385 | 华侨大学 | 56 | 行政管理(数字政府治理、社会福利、公共危机管理) | 532 |
385 | 华侨大学 | 60 | 经济学类(中美双学位)[金融学(全英文教学)] | 536 |
385 | 华侨大学 | 61 | 工商管理类(中美双学位)[财务管理(全英文教学)] | 543 |
385 | 华侨大学 | 37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545 |
385 | 华侨大学 | 53 | 工商管理 | 547 |
385 | 华侨大学 | 33 | 建筑学 | 547 |
385 | 华侨大学 | 31 | 环境工程 | 550 |
385 | 华侨大学 | 49 | 药学(生物与医药方向) | 554 |
385 | 华侨大学 | 36 | 经济学 | 556 |
385 | 华侨大学 | 29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559 |
385 | 华侨大学 | 15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560 |
385 | 华侨大学 | 14 | 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方向) | 563 |
385 | 华侨大学 | 16 | 应用物理学(拔尖人才试点班) | 571 |
385 | 华侨大学 | 48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581 |
385 | 华侨大学 | 12 | 智能制造工程 | 582 |
385 | 华侨大学 | 40 | 法学 | 583 |
385 | 华侨大学 | 19 | 通信工程 | 585 |
385 | 华侨大学 | 9 | 机械工程 | 586 |
385 | 华侨大学 | 47 | 物联网工程 | 588 |
385 | 华侨大学 | 22 | 软件工程 | 591 |
385 | 华侨大学 | 17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592 |
385 | 华侨大学 | 2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597 |
华侨大学是中央统战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直属高校。学校是国家华文教育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国家语言服务领域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校,全国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1960年,学校经国家批准创办于福建泉州,首任校长为廖承志。1970年停办,1978年复办。1983年被党中央确定为“国家重点扶植大学”。1996年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2006年厦门校区启用。2018年入选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2019年,由中央统战部、教育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