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大学在贵州的录取分数线因选考科目物理类/历史类和专业差异呈现明显不同。其中鲁东大学物理类土木工程(智能建筑工程方向)专业录取分数线为437分位次为110063位;历史类小学教育专业录取分数线为541分位次为10215位;历史类英语专业录取分数线为541分位次为10112位;历史类法学(涉外法治方向)专业录取分数线为556分位次为7457位;物理类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录取分数线为446分位次为101095位;物理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录取分数线为523分位次为37353位;物理类通信工程专业录取分数线为514分位次为42730位;物理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录取分数线为492分位次为58526位等。如果考生和家长准备报考鲁东大学,可以多关注一下鲁东大学最新的招生政策和动态。
选科招生类型 | 院校名称 | 专业代码 | 专业 | 分数线 | 位次 |
---|---|---|---|---|---|
物理类 | 鲁东大学 | 501 | 心理学 | 495 | 56268 |
物理类 | 鲁东大学 | 502 | 旅游管理(文旅企业数字化 运营方向) | 467 | 80274 |
物理类 | 鲁东大学 | 503 | 旅游管理(文旅规划与项目 策划方向) | 469 | 78428 |
物理类 | 鲁东大学 | 504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507 | 47105 |
物理类 | 鲁东大学 | 505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505 | 48663 |
物理类 | 鲁东大学 | 506 | 生物科学 | 498 | 53566 |
物理类 | 鲁东大学 | 507 | 生物工程 | 497 | 54642 |
物理类 | 鲁东大学 | 508 | 生物制药 | 489 | 60890 |
物理类 | 鲁东大学 | 509 | 地理信息科学 | 496 | 54967 |
物理类 | 鲁东大学 | 510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516 | 41491 |
物理类 | 鲁东大学 | 511 | 车辆工程 | 505 | 48761 |
物理类 | 鲁东大学 | 512 | 土木工程(智慧道桥工程方向) | 469 | 77640 |
物理类 | 鲁东大学 | 513 | 土木工程(数智轨道交通方向) | 467 | 79595 |
物理类 | 鲁东大学 | 514 | 土木工程(智能建筑工程方向) | 437 | 110063 |
物理类 | 鲁东大学 | 515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492 | 58526 |
物理类 | 鲁东大学 | 516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523 | 37353 |
物理类 | 鲁东大学 | 517 | 通信工程 | 514 | 42730 |
物理类 | 鲁东大学 | 518 | 水产养殖学 | 457 | 89288 |
物理类 | 鲁东大学 | 519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446 | 101095 |
物理类 | 鲁东大学 | 520 | 园艺 | 468 | 78591 |
物理类 | 鲁东大学 | 521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507 | 47385 |
物理类 | 鲁东大学 | 522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489 | 60272 |
物理类 | 鲁东大学 | 523 | 环境工程 | 477 | 70487 |
物理类 | 鲁东大学 | 524 | 应急技术与管理 | 485 | 63749 |
物理类 | 鲁东大学 | 525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508 | 46445 |
物理类 | 鲁东大学 | 526 | 船舶与海洋工程(中外合作 办学) | 404 | 143263 |
历史类 | 鲁东大学 | 101 | 英语 | 541 | 10112 |
历史类 | 鲁东大学 | 102 | 小学教育 | 541 | 10215 |
历史类 | 鲁东大学 | 103 | 汉语言文学 | 552 | 7992 |
历史类 | 鲁东大学 | 104 | 法学 | 566 | 5904 |
历史类 | 鲁东大学 | 105 | 法学(涉外法治方向) | 556 | 7457 |
历史类 | 鲁东大学 | 106 | 朝鲜语 (国别与区域研究方向) | 484 | 27804 |
历史类 | 鲁东大学 | 107 | 思想政治教育 | 552 | 7991 |
请注意:表格里仅包含部分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及最低位次,并非2025年鲁东大学全部专业录取分数线及最低位次,如果想查看所有2025年鲁东大学在贵州专业录取分数及最低位次,请前往高考志愿获取完整信息,含有加分和降分。
总体概况
鲁东大学坐落在中国现代海洋工程发源地——烟台,是一所工科为主、工农理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应用型大学,拥有水利环境海洋、集成电路与芯片制造、食品药品与现代农业、教师教育、文化传承创新传播等优势学科群,海上航天发射母港与平台、滨海核电冷源安全与绿色海工、跨海通道规划与设计、海洋水产养殖新品种培育、食药用菌新品种选育、汉语辞书编纂与文学创作、北太平洋区域国别等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特色鲜明,系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立项建设单位、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单位、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教育部来华留学质量认证高校、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高水平建设单位、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山东省“双高”建设高校,以其“严谨、精益、卓越”的质量文化和“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的发展理念引领了胶东半岛的进步与繁荣,在山东省属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中连年获评“优秀”等次,精准服务山东现代化强省建设工作经验入选高等教育类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十大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