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海洋大学中外合作办学录取分数线是555分~675分。中国海洋大学中外合作办学在内蒙古物理类考生中招生时,2025年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是601分、最低位次为6184位。下面是该校具体分数线及位次信息,仅供参考。
学校名 | 高考省份 | 科目 | 2025分数 | 2025位次 |
---|---|---|---|---|
中国海洋大学第006组(中外合作) | 内蒙古 | 物理 | 601 | 6184 |
中国海洋大学第004组(中外合作) | 内蒙古 | 物理 | 615 | 4284 |
中国海洋大学第007组(中外合作) | 内蒙古 | 物理 | 611 | 4800 |
中国海洋大学第007组(中外合作) | 吉林 | 物理 | 594 | 6384 |
中国海洋大学第008组(中外合作) | 吉林 | 物理 | 593 | 6546 |
中国海洋大学第009组(中外合作) | 黑龙江 | 物理 | 593 | 7181 |
中国海洋大学第008组(中外合作) | 黑龙江 | 物理 | 596 | 6651 |
中国海洋大学第007组(中外合作) | 黑龙江 | 物理 | 601 | 5843 |
中国海洋大学11组(中外合作办学) | 江苏 | 物理 | 632 | 11769 |
中国海洋大学08组(中外合作办学) | 江苏 | 物理 | 622 | 17706 |
中国海洋大学12组(中外合作办学) | 江苏 | 物理 | 632 | 11769 |
中国海洋大学10组(中外合作办学) | 江苏 | 物理 | 624 | 16379 |
中国海洋大学09组(中外合作办学) | 江苏 | 物理 | 620 | 19004 |
中国海洋大学07组(中外合作办学) | 江苏 | 物理 | 630 | 12829 |
中国海洋大学054组(中外合作办学) | 安徽 | 物理 | 614 | 17985 |
中国海洋大学053组(中外合作办学) | 安徽 | 物理 | 616 | 16894 |
中国海洋大学009组(中外合作办学) | 安徽 | 物理 | 624 | 13149 |
中国海洋大学052组(中外合作办学) | 安徽 | 物理 | 627 | 11970 |
中国海洋大学051组(中外合作办学) | 安徽 | 物理 | 619 | 15796 |
中国海洋大学(中外合作2)500组 | 福建 | 物理 | 599 | 13078 |
中国海洋大学(中外合作1)500组 | 福建 | 物理 | 614 | 8461 |
中国海洋大学(中外合作3)500组 | 福建 | 物理 | 609 | 9900 |
中国海洋大学(中外合作4)500组 | 福建 | 物理 | 610 | 9599 |
中国海洋大学第506组(中外合作) | 江西 | 物理 | 600 | 8762 |
中国海洋大学第504组(中外合作) | 江西 | 物理 | 590 | 12568 |
中国海洋大学第503组(中外合作) | 江西 | 物理 | 597 | 9711 |
中国海洋大学第505组(中外合作) | 江西 | 物理 | 586 | 14205 |
中国海洋大学第507组(中外合作) | 江西 | 物理 | 592 | 11793 |
中国海洋大学第14组(中外合作) | 湖北 | 物理 | 595 | 16516 |
中国海洋大学第12组(中外合作) | 湖北 | 物理 | 608 | 11107 |
中国海洋大学第11组(中外合作) | 湖北 | 物理 | 598 | 15137 |
中国海洋大学第13组(中外合作) | 湖北 | 物理 | 599 | 14688 |
中国海洋大学第15组(中外合作) | 湖北 | 物理 | 602 | 13442 |
中国海洋大学第16组(中外合作) | 湖北 | 物理 | 591 | 18418 |
中国海洋大学第211组(中外合作办学或国际项目) | 湖南 | 物理 | 592 | 19542 |
中国海洋大学第208组(中外合作办学或国际项目) | 湖南 | 物理 | 594 | 18532 |
中国海洋大学第210组(中外合作办学或国际项目) | 湖南 | 物理 | 600 | 15860 |
中国海洋大学第212组(中外合作办学或国际项目) | 湖南 | 物理 | 598 | 16754 |
中国海洋大学第209组(中外合作办学或国际项目) | 湖南 | 物理 | 605 | 13804 |
中国海洋大学225组(中外合作) | 广东 | 物理 | 605 | 23341 |
中国海洋大学223组(中外合作) | 广东 | 物理 | 616 | 16394 |
中国海洋大学227组(中外合作) | 广东 | 物理 | 606 | 22180 |
中国海洋大学224组(中外合作) | 广东 | 物理 | 611 | 18958 |
中国海洋大学226组(中外合作) | 广东 | 物理 | 611 | 19385 |
中国海洋大学228组(中外合作) | 广东 | 物理 | 603 | 24542 |
中国海洋大学308组(中外合作) | 广西 | 物理 | 574 | 14073 |
中国海洋大学302组(中外合作) | 广西 | 物理 | 590 | 8730 |
中国海洋大学303组(中外合作) | 广西 | 物理 | 582 | 11211 |
中国海洋大学306组(中外合作) | 广西 | 物理 | 577 | 12954 |
中国海洋大学307组(中外合作) | 广西 | 物理 | 575 | 13698 |
中国海洋大学(中外合作) | 重庆 | 物理 | 594 | 13602 |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组108(中外合作) | 四川 | 物理 | 607 | 19363 |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组110(中外合作) | 四川 | 物理 | 602 | 22235 |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组107(中外合作) | 四川 | 物理 | 614 | 15739 |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组106(中外合作) | 四川 | 物理 | 614 | 15739 |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组109(中外合作) | 四川 | 物理 | 614 | 15739 |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组105(中外合作) | 四川 | 物理 | 609 | 18260 |
中国海洋大学009专业组(中外合作办学) | 甘肃 | 物理 | 560 | 9859 |
中国海洋大学010专业组(中外合作办学) | 甘肃 | 物理 | 568 | 8188 |
中国海洋大学第004组(中外合作) | 吉林 | 历史 | 601 | 1144 |
中国海洋大学第003组(中外合作) | 黑龙江 | 历史 | 592 | 1102 |
中国海洋大学03组(中外合作办学) | 江苏 | 历史 | 618 | 2510 |
中国海洋大学004组(中外合作办学) | 安徽 | 历史 | 612 | 2038 |
中国海洋大学(中外合作5)999组 | 福建 | 历史 | 597 | 1946 |
中国海洋大学第102组(中外合作) | 江西 | 历史 | 605 | 1685 |
中国海洋大学第06组(中外合作) | 湖北 | 历史 | 598 | 3467 |
中国海洋大学第205组(中外合作办学或国际项目) | 湖南 | 历史 | 597 | 2650 |
中国海洋大学215组(中外合作) | 广东 | 历史 | 605 | 4232 |
中国海洋大学310组(中外合作) | 广西 | 历史 | 586 | 2167 |
中国海洋大学(中外合作) | 重庆 | 历史 | 579 | 3241 |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组102(中外合作) | 四川 | 历史 | 610 | 3048 |
中国海洋大学(03)(中外合办) | 北京 | - | 625 | 6896 |
中国海洋大学(04)(中外合办) | 北京 | - | 610 | 9714 |
中国海洋大学07组(中外合作) | 天津 | - | 629 | 6772 |
中国海洋大学05组(中外合作) | 天津 | - | 635 | 5689 |
中国海洋大学08组(中外合作) | 天津 | - | 628 | 6950 |
中国海洋大学02组(中外合作) | 天津 | - | 631 | 6375 |
中国海洋大学09组(中外合作) | 天津 | - | 636 | 5535 |
中国海洋大学(04)(中外合作办学) | 上海 | - | 564 | 7257 |
中国海洋大学(03)(中外合作办学) | 上海 | - | 555 | 9302 |
中国海洋大学(81)(中外合作) | 海南 | - | 660 | 4238 |
中国海洋大学(82)(中外合作) | 海南 | - | 667 | 3660 |
中国海洋大学(80)(中外合作) | 海南 | - | 675 | 309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
为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创新培养模式,拓宽人才培养途径,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经教育部批准,自2020年起中国海洋大学与英国赫瑞-瓦特大学合作开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教育项目,采用“3+1”培养模式。
办学特色:一是双学籍、双学位。录取的考生入学注册后同时具有中国海洋大学和英国赫瑞-瓦特大学学籍,享有两校的权益,接受两校的管理,完成学业后获得两校的学位;二是国际化培养。在中英两国学习,前三年在中国海洋大学学习,第四年须在赫瑞-瓦特大学爱丁堡校区学习,专业核心课程为全英文授课。
培养模式:中国海洋大学和赫瑞-瓦特大学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师资分授课程、互访交流,完成双方学业要求的学生将同时获得中国海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工学学士学位证书,及英国赫瑞-瓦特大学机器人专业荣誉工学学士学位(Bachelor of Engineering with Honours in Robotics)。
学费:前三年在国内学习,学费每生7万元/年;第四年须在英国学习,按照英国赫瑞-瓦特大学当年的国际学生标准缴纳学费(学费约24,000英镑,每月生活费约900英镑),同时向海大缴纳注册费(参考2024年标准,1700元/学年)。
培养目标:面向国家海洋战略需求,结合地方先进制造行业优势,培养具有良好的工科科学素质,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机器人学的基本理论,具有国际视野,“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能够从事计算机和机器人软硬件系统设计与开发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包括:智能机器人学、计算机网络、电气电子工程导论、电子设计实践、机器人学导论、机器人学集成小组项目1-2、机器人系统科学、硬件-软件接口等。
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学生自主择业,可进入各类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高新技术研究开发部门,从事计算机、机器人软硬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工作,也可在国内外高校继续深造。
法学(中外合作办学)
法学(中外合作办学) 专业系全国首个经教育部批准与美国高校联合举办的法学本科阶段双学位合作办学项目。合作外方为世界百强大学之一的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其罗杰斯法学院全美排名前50位。
项目通过教授中美两国的法律制度,培养既通晓国内、国际法律规则,又具备熟练英语沟通能力的高端涉外法律人才。项目学制四年,由中外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中外教师联合授课。通过课程互认,完成双方学业要求的学生将同时获得中国海洋大学法学学士学位和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文学学士学位(法学方向)。学生经选拔可通过赴美交流的形式完成部分学业,也可以全程在海大完成美方课程学习并获得双方学位。
项目培养方案科学,师资力量雄厚,既完整保留中国本土的法学知识教学体系,又引入了原汁原味的美国法学教育理念和方法精华。项目为学生提供多样的法律实践机会,提升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和英语沟通能力。此外,依托法学院与国外20多所高等院校法学院和法律研究机构建立的合作伙伴关系,学生可以获得不同层次和不同方向的出国深造机会。近年来,以本专业学生为主的法学院代表队在国际海洋法模拟法庭比赛、国际刑法模拟法庭比赛以及国际人道法模拟法庭比赛中都取得了佳绩,体现了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