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新高考甘肃366分左右可以上哪些大学?下面来高考小编根据高考志愿提供的数据推荐一下2026年新高考甘肃366分左右能上的大学,其中有:兰州文理学院分数线为343分录取批次为本科批C段、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大学分数线为324分录取批次为本科批C段、西北民族大学分数线为301分录取批次为本科批C段、甘肃医学院分数线为341分录取批次为本科批C段、兰州财经大学分数线为297分录取批次为本科批C段、甘肃政法大学分数线为313分录取批次为本科批C段等等,具体名单请见下文表格:
院校名称 | 所在地 | 科目 | 分数线 | 批次 |
---|---|---|---|---|
太原学院 | 山西 | 物理类 | 340 | 本科批C段 |
内蒙古农业大学 | 内蒙古 | 物理类 | 336 | 本科批C段 |
甘肃中医药大学 | 甘肃 | 物理类 | 299 | 本科批C段 |
福建商学院 | 福建 | 物理类 | 314 | 本科批C段 |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大学 | 甘肃 | 物理类 | 324 | 本科批C段 |
西北师范大学 | 甘肃 | 历史类 | 364 | 本科批C段 |
河西学院 | 甘肃 | 物理类 | 364 | 本科批C段 |
陇南师范学院 | 甘肃 | 物理类 | 339 | 本科批C段 |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 甘肃 | 物理类 | 301 | 本科批C段 |
兰州财经大学 | 甘肃 | 物理类 | 297 | 本科批C段 |
甘肃农业大学 | 甘肃 | 物理类 | 350 | 本科批C段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内蒙古 | 物理类 | 326 | 本科批C段 |
兰州城市学院 | 甘肃 | 物理类 | 353 | 本科批C段 |
甘肃政法大学 | 甘肃 | 物理类 | 313 | 本科批C段 |
西北民族大学 | 甘肃 | 历史类 | 301 | 本科批C段 |
廊坊职业技术学院 | 河北 | 物理类 | 330 | 专科批F段 |
呼伦贝尔学院 | 内蒙古 | 物理类 | 302 | 本科批C段 |
兰州文理学院 | 甘肃 | 物理类 | 343 | 本科批C段 |
甘肃医学院 | 甘肃 | 物理类 | 341 | 本科批C段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 甘肃 | 物理类 | 342 | 本科批C段 |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 | 甘肃 | 物理类 | 337 | 本科批C段 |
注意:不同大学招生政策和录取标准也有所不同。有的大学可能对少数民族考生、农村考生等有特殊政策,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应提前了解这些政策,以便更好地规划考生的志愿。
西北师范大学
办学历史】西北师范大学为甘肃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建设的重点大学。其前身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发端于1902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12年改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改为“国立北京师范大学”,1929年改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与同时西迁的国立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共同组成西北联合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整体改组为西北联合大学下设的教育学院,后改为师范学院。1939年西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独立设置,改称国立西北师范学院,1941年迁往兰州。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立西北师范学院继续在兰州办学,同时恢复北平师范大学(现北京师范大学)。1958年前学校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6所重点高师院校之一,1958年划归甘肃省领导,改称甘肃师范大学。1981年复名为西北师范学院。1988年定名为西北师范大学。2020年被列为甘肃省人民政府支持进入国家一流大学建设行列的省属高校。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始建于1984年,是省属本科院校、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是国家民委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院校,教育部确定由天津师范大学对口支援的高校,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甘肃省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省级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甘肃省文明校园。
学校地处甘肃省西南部的甘、青、川三省交界地——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府合作市,是甘肃省属唯一一所民族师范院校,服务区域立足甘肃,面向周边民族地区,辐射全国。学校战略地位重要,地域优势独特,自然资源丰富,文化禀赋深厚,办学育人空间广阔。
兰州城市学院
兰州城市学院是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优化整合重组路易·艾黎1942年创办的培黎石油学校、1958年成立的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省幼儿师范学校而成的、西北地区唯一一所以服务城市发展为办学目标的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2010年获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24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现有校本部、培黎校区、城关校区三个校区,占地面积47.8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9.4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1.14亿元。现有二级教学单位16个,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7万余人。学校坚持城市类、应用型、地方性办学定位,面向西部城市发展,助力区域工业经济,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对标“卓越工程师”“卓越教师”要求,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素养、工匠精神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开展研究生教育,努力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