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有学籍档案,且该档案受国家认可。自主招生项目(如中国传媒大学的传媒经济学项目)不纳入国家统招计划,***通常保留在高中或户籍地人才中心,需补充境外学习证明。
计划内招生(统招):需要档案。通过高考填报志愿录取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会提档。考生的档案会被投档到所报考的院校,由院校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专业志愿等因素进行录取。毕业后,学生的档案中会有相关记录,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学习成绩、奖惩情况、学院信息以及合作办学信息等。
计划外招生(自主招生):通常不需要调档。这类项目属于"计划外自主招生",与高考统招的"调档—投档—录取"流程不同,学生通过院校自主选拔后直接注册为外方学籍,无需转移国内高中学籍档案。不过,部分高校可能会为学生建立相应的学习档案,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等信息。
无论是哪种情况,学生在中外合作办学期间的学习成绩、奖惩情况等通常都会有相应的记录,这些记录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升学等都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档案通常存放在户籍所在地的人才交流中心、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或有档案管理权限的用人单位,部分情况下也可存放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或原高中学校(仅短期)。
主要存放途径说明
人才交流中心/就业指导中心
绝大多数毕业生的档案会由学校转递至户籍所在地的人才市场或就业指导中心。这是最为常见和推荐的方式,便于后续就业、升学调档。
用人单位
如果毕业后直接就业,且单位具备档案管理权限(如国企、事业单位),档案可直接寄送至单位。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留服中心)
适合暂未就业或计划出国深造的学生。档案可存留服中心,后续办理学历认证、就业报到手续较为便捷。
原高中学校
部分学校允许短期保存,通常不超过2年,仅适用于本科入学前的过渡期,之后需及时转递至上述正规档案管理机构
特别提醒
档案不能由个人自行保管,否则无法保证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可能影响后续的升学、就业及政审等。
建议在入学或毕业时及时与户籍所在地人才中心或留服中心联系,办理正规存档手续,确保档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