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考生都想知道2026年重庆高考考多少分能上中央民族大学?因为中央民族大学录取分数线每年都不一样,受到招生计划、报考人数及专业热度等因素影响,预计2026年高考最低588分能上。其中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录取分数线为611分、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录取分数线为598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录取分数线为615分、经济学类专业录取分数线为607分、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录取分数线为605分等,具体专业和分数线如下:

1、中央民族大学在重庆首选物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最低录取分为615分
2、中央民族大学在重庆首选物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最低录取分为614分
3、中央民族大学在重庆首选历史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最低录取分为596分
4、中央民族大学在重庆首选历史工商管理类专业最低录取分为599分
| 院校名称 | 首选科目 | 专业名称 | 招生类型 | 录取分 | 
|---|---|---|---|---|
| 中央民族大学 | 历史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 | 596 | 
| 中央民族大学 | 历史 | 工商管理类 | - | 599 | 
| 中央民族大学 | 历史 | 社会学类 | - | 600 | 
| 中央民族大学 | 历史 | 民族学 | - | 604 | 
| 中央民族大学 | 历史 | 历史学类 | - | 601 | 
| 中央民族大学 | 历史 | 历史学 | - | 607 | 
| 中央民族大学 | 历史 | 教育学 | - | 594 | 
| 中央民族大学 | 历史 | 经济学类 | - | 602 | 
| 中央民族大学 | 历史 | 汉语言文学 | - | 609 | 
| 中央民族大学 | 历史 | 汉语国际教育 | - | 599 | 
| 中央民族大学 | 历史 | 新闻传播学类 | - | 598 | 
| 中央民族大学 | 历史 | 公共管理类 | - | 597 | 
| 中央民族大学 | 历史 | 法学类 | - | 607 | 
| 中央民族大学 | 历史 | 预科班 | - | 588 | 
| 中央民族大学 | 物理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国家专项 | 615 | 
| 中央民族大学 | 物理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国家专项) | 614 | 
| 中央民族大学 | 物理 | 纳米材料与技术 | (国家专项) | 611 | 
| 中央民族大学 | 物理 | 统计学类 | (国家专项) | 603 | 
| 中央民族大学 | 物理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 | 605 | 
| 中央民族大学 | 物理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 | 615 | 
| 中央民族大学 | 物理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 | 614 | 
| 中央民族大学 | 物理 | 统计学类 | - | 615 | 
| 中央民族大学 | 物理 | 工商管理类 | - | 604 | 
| 中央民族大学 | 物理 | 经济学类 | - | 607 | 
| 中央民族大学 | 物理 | 法学类 | - | 615 | 
| 中央民族大学 | 物理 | 纳米材料与技术 | - | 612 | 
| 中央民族大学 | 物理 | 电子信息类 | - | 617 | 
| 中央民族大学 | 物理 | 计算机类 | - | 618 | 
| 中央民族大学 | 物理 | 生物科学类 | - | 605 | 
| 中央民族大学 | 物理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 | 603 | 
| 中央民族大学 | 物理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中外合作办学) | 594 | 
| 中央民族大学 | 物理 | 预科班 | - | 593 | 
请注意:表格里仅包含部分专业组的录取分数线,并非2025年中央民族大学全部专业录取分数线,如果想查看所有2025年中央民族大学在重庆专业录取分数,请前往高考志愿获取完整信息。
中央民族大学是国家民委、教育部、北京市共建高校。学校前身为1941年成立的延安民族学院。新中国成立后,经中央政府批准,1951年在北京成立中央民族学院,1993年11月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1999年、2004年学校先后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2017年进入“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行列。
党和国家历届领导集体始终非常关心和重视中央民族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17次接见学校师生代表。2009年,习近平同志在视察学校工作时指出:“中央民族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具有重要地位,为国家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经过70多年的发展建设和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学校已经成为践行政治立校的重要高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培养各民族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民族理论政策研究的重要基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输送了20万余名各民族毕业生。学校现有海淀、丰台、海南三校区,建成了“一校三址”办学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