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考生都想知道2026年贵州高考多少分能上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因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录取分数线每年都不一样,受到招生计划、报考人数及专业热度等因素影响,预计2026年高考最低472分能上。其中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录取分数线为544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录取分数线为550分、劳动关系专业录取分数线为578分、工会学专业录取分数线为540分、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录取分数线为558分等,具体专业和分数线如下:

1、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贵州历史类法学专业最低录取分为580分
2、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贵州历史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最低录取分为546分
3、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贵州物理类法学专业最低录取分为542分
4、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贵州物理类旅游管理专业最低录取分为472分
5、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贵州历史类工会学专业最低录取分为530分
6、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贵州历史类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最低录取分为558分
| 院校名称 | 科类名称 | 专业 | 招生类型及要求 | 录取分 | 
|---|---|---|---|---|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物理类 | 人力资源管理 | - | 492 |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物理类 | 法学 | - | 542 |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物理类 | 劳动经济学 | - | 497 |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物理类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 | 499 |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物理类 | 行政管理 | - | 508 |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物理类 | 酒店管理 | - | 473 |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物理类 | 戏剧影视文学 | - | 477 |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物理类 | 旅游管理 | - | 472 |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物理类 | 应用统计学 | - | 492 |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物理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 503 |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物理类 | 安全工程 | - | 489 |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物理类 | 职业卫生工程 | - | 479 |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物理类 | 人力资源管理 | (国家专项计划) | 502 |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物理类 | 财务管理 | (国家专项计划) | 519 |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历史类 | 法学 | - | 580 |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历史类 | 人力资源管理 | - | 546 |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历史类 | 劳动关系 | - | 578 |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历史类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 | 550 |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历史类 | 劳动经济学 | - | 532 |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历史类 | 汉语言文学 | - | 552 |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历史类 | 新闻学 | - | 545 |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历史类 | 行政管理 | - | 537 |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历史类 | 酒店管理 | - | 518 |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历史类 | 戏剧影视文学 | - | 517 |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历史类 | 旅游管理 | - | 526 |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历史类 | 思想政治教育 | - | 541 |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历史类 | 工会学 | - | 540 |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历史类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 | 558 |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历史类 | 人力资源管理 | (国家专项计划) | 546 |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历史类 | 财务管理 | (国家专项计划) | 538 |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历史类 | 工会学 | (国家专项计划) | 530 |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历史类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国家专项计划) | 544 |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 历史类 | 思想政治教育 | (国家专项计划) | 538 | 
请注意:表格里仅包含部分专业组的录取分数线,并非2025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全部专业录取分数线,如果想查看所有2025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在贵州专业组录取分数,请前往高考志愿获取完整信息。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唯一一所高校,由全总和教育部共建。学校前身是1939年3月成立的延安工人学校。1939年6月,延安工人学校和陕北公学、安吴堡青训班、鲁迅艺术学院合并组成华北联合大学。1946年4月,从华北联合大学分离建校的晋察冀边区行政干部学校在张家口成立。1949年初,学校迁至天津,更名为华北职工干部学校。1949年9月,根据刘少奇同志的指示,更名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干部学校。1984年,更名为中国工运学院,面向全国工会系统和社会开展成人学历教育。2003年,改制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12年,开展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2017年7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教育部关于共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意见》正式印发。2018年,开始在香港地区招收研究生。2021年11月,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社会工作、新闻与传播、公共管理3个专业研究生招生、培养与学位授予工作。2022年1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印发《关于支持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建设特色一流大学的意见》,更加坚定了全校师生建设特色一流大学的信心,学校发展迈入新的历史阶段。2024年3月,加入“延河高校人才培养联盟”,秉承“延安根、延河魂”共同精神源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应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