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考生和家长问2026年艺考美术生如何选择大学? 对于537分左右的美术生,能否进入理想的大学,需要结合专业分数、地域差异和报考策略综合规划。其中包含在山东招生的景德镇陶瓷大学录取分数为535分、在广东招生的厦门大学(中外合作办学)录取分数为535分、在山东招生的云南大学录取分数为537分、在浙江招生的武夷学院录取分数为537分、在浙江招生的内蒙古师范大学录取分数为537分、在浙江招生的北京城市学院录取分数为537分等。这些院校在美术专业特色与中等文化成绩美术生适配度较高,以下是推荐院校详细信息:

| 招生地区 | 院校名称 | 专业组及专业 | 招生大类 | 录取分 |
|---|---|---|---|---|
| 浙江 |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 视觉传达设计 | 美术与设计类 | 537 |
| 贵州 | 大连民族大学 | A03 | 环境设计 | 536 |
| 江西 | 天津城建大学 | 第A01组 | 美术与设计类 | 535 |
| 山东 | 青岛大学 | 视觉传达设计 | 美术与设计类 | 535 |
| 浙江 | 九江学院 | 视觉传达设计(中外合作办学) | 美术与设计类 | 536 |
| 安徽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 001专业组 | 美术与设计类 | 537 |
| 北京 | 北京服装学院 | 6 | 美术_顺义区 | 535 |
| 河北 | 浙江理工大学 | 25 | 服装与服饰设计(中外合作办学)(中美合作) | 535 |
| 浙江 | 北方民族大学 | 动画 | 美术与设计类 | 537 |
| 江苏 | 宁夏大学 | 06专业组 | 美术与设计 | 537 |
| 山西 | 山西师范大学 | 第637组(公费师范生组) | 美术与设计类 | 536 |
| 浙江 | 哈尔滨商业大学 | 视觉传达设计 | 美术与设计类 | 537 |
| 广东 | 肇庆学院 | 128 | 美术与设计类(教师专项) | 537 |
| 山东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设计学类 | 美术与设计类 | 535 |
| 江苏 | 南京艺术学院 | 20专业组 | 美术与设计 | 536 |
| 江苏 | 东北师范大学 | 10专业组 | 美术与设计 | 536 |
| 甘肃 | 陕西科技大学 | 6 | 美术与设计类 | 537 |
| 浙江 | 山西传媒学院 | 环境设计 | 美术与设计类 | 536 |
| 浙江 | 河南工程学院 | 产品设计 | 美术与设计类 | 535 |
| 山东 | 常州大学 | 数字媒体艺术 | 美术与设计类 | 537 |
| 江西 | 安徽建筑大学 | 第A01组 | 美术与设计类 | 535 |
| 河北 | 武汉科技大学 | 23 | 设计学类 | 536 |
| 江西 | 福建理工大学 | 第A01组 | 美术与设计类 | 536 |
| 浙江 | 湖北民族大学 | 美术学 | 美术与设计类 | 535 |
| 山东 | 大连交通大学 | 动画 | 美术与设计类 | 536 |
| 浙江 | 沈阳建筑大学 | 环境设计 | 美术与设计类 | 536 |
| 山西 | 山西师范大学 | 第642组(公费师范生组) | 美术与设计类 | 537 |
| 北京 | 湖北美术学院 | 2 | 美术 | 535 |
| 河北 | 长沙理工大学 | 77 | 工艺美术 | 536 |
| 浙江 | 邵阳学院 | 视觉传达设计 | 美术与设计类 | 537 |
注:以上表格数据是根据各省教育考试发布的2025年投档线整理。
北京服装学院
北京服装学院是一所有着深厚家国情怀和鲜明办学特色的时尚高校。学校前身是1959年2月创建的北京纺织工学院,1961年7月更名为北京化学纤维工学院,1987年2月改扩建为北京服装学院,是我国第一所公办服装高校。1998年,学校划归北京市管理。2019年由理工院校转为艺术院校,2020年明确为北京市高水平特色型大学。
学校秉承“与美同行”的校训,在服装服饰文化、服装服饰传承与创新设计、服装新材料和高性能服装、产品与数字化媒体设计等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应用方面具备独特优势,逐步形成了“以艺为主,服装引领,艺工融合”的办学特色,建立了面向服装全产业链的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体系。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是教育部、应急管理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先后进入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学校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的高校之一,设有国家批准的研究生院。学校现坐落于素有“五省通衢”之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徐州市,有文昌和南湖两个校园。学校现有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江苏省优势学科、7个江苏省重点学科;2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0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学校设23个学院,74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3900余人,各类博士、硕士研究生14700余人,留学生850余人,继续教育学生6600余人;有教职工3570余人;有9个国家级科研平台,5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另设有1个独立学院徐海学院。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是一所电子信息特色突出,经管学科优势明显,工、理、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研究教学型大学。学校始创于1956年,初名杭州航空工业财经学校,而后历经杭州航空工业学校、浙江电机专科学校、浙江机械工业学校、杭州无线电工业管理学校、杭州无线电工业学校等时期,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杭州电子工业学院,2003年原杭州出版学校整体并入,2004年更名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校先后隶属于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四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信息产业部等中央部委,2000年实行浙江省与信息产业部共建、以浙江省管理为主的办学管理体制,2007年成为浙江省与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共建高校,2015年被列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2023年被列为浙江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学校坚持立足浙江、依托行业、面向世界、服务社会、支持国防,秉承“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传统,弘扬“笃学力行、守正求新”的校训精神,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