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各省艺考播音与主持生533分左右能报考多种类型的大学,具体取决于专业成绩、所在省份及当年各高校招生政策。参考去年的艺考播音与主持生录取数据,最低分531分左右就可以上大学,多数省份播音与主持生成绩在533分左右有机会被录取的院校有:河北中原工学院第19组录取分为533分、广东广州体育学院第207组录取分为531分、山东武汉体育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录取分为532分、河北西安体育学院第6组录取分为533分、河北湖南女子学院第26组录取分为531分、广东广西民族大学第211组录取分为531分等。当然在报考时,播音与主持生要密切关注各高校的招生章程和录取规则,结合自身专业和文化成绩综合考量,合理填报志愿。

| 招生地区 | 院校名称 | 招生大类 | 专业及专业组 | 录取分 |
|---|---|---|---|---|
| 江苏 | 山西传媒学院 | 播音与主持 | 04专业组 | 533 |
| 河北 | 中原工学院 | 播音与主持类 | 第19组 | 533 |
| 河北 | 湖南女子学院 | 播音与主持类 | 第26组 | 531 |
| 河北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 播音与主持类 | 第7组 | 532 |
| 内蒙古 | 山西传媒学院 | 播音与主持类 | 第7组 | 533 |
| 江苏 | 盐城师范学院 | 播音与主持 | 34专业组 | 531 |
| 广东 | 广西民族大学 | 播音与主持类 | 第211组 | 531 |
| 河北 | 西安体育学院 | 播音与主持类 | 第6组 | 533 |
| 广东 | 广州体育学院 | 播音与主持类 | 第207组 | 531 |
| 山东 | 哈尔滨师范大学 | 播音与主持类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531 |
| 广东 | 长沙学院 | 播音与主持类 | 第211组 | 533 |
| 贵州 | 武汉体育学院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第A01组 | 532 |
| 山东 | 武汉体育学院 | 播音与主持类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532 |
| 河北 | 内蒙古艺术学院 | 播音与主持类 | 第38组 | 531 |
| 山西 | 辽宁科技大学 | 播音与主持类 | 第600组 | 531 |
| 山西 | 贵州民族大学 | 播音与主持类 | 第608组 | 533 |
| 河北 | 广西艺术学院 | 播音与主持类 | 第27组 | 531 |
| 河北 | 渤海大学 | 播音与主持类 | 第42组 | 532 |
| 江西 | 西安外国语大学 | 播音与主持类 | 第A02组 | 533 |
| 甘肃 | 成都理工大学 | 播音与主持类 | 009艺考类 | 531 |
| 广东 | 赣南师范大学 | 播音与主持类 | 第220组 | 532 |
| 江西 | 四川音乐学院 | 播音与主持类 | 第A05组 | 531 |
| 浙江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 播音与主持类 | 播音与主持艺术 | 533 |
注:以上表格数据是根据各省教育考试发布的2025年投档线整理。
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其前身是创办于1956年的成都地质勘探学院,是共和国建国初期的三所地质院校之一。1958年更名为成都地质学院,1993年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更名为成都理工大学。学校先后由地质部、地质矿产部、国土资源部直属,至2000年划转地方。学校2010年成为国土资源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7年成为国家首轮“双一流”建设高校,2019年成为教育部与四川省共建的“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成为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广州体育学院
广州体育学院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广州市中轴线上,创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最早创建的体育高校之一,是华南地区唯一独立建制具有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体育高等学府,是以体育学为主多学科融合的现代大学。目前在校学生8000多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研究生1052人,以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培养为主,并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共同构建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体系。
学校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服务国家体育事业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秉承“德厚学博、文精武杰”的校训,坚持体育特色应用研究型高校的办学定位,形成了“扬岭南体育文化、助湾区体育发展”的办学特色。在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独特作用,服务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战略需求,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在体育教育、全民健身、运动训练、青少年体育、体育产业、岭南体育文化交流与传播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港澳和东南亚地区具有强大辐射力。
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民族大学地处广西首府南宁,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学校创建于1952年3月,前身是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广西分院,1953 年2月更名为广西省民族学院,1958 年6月更名为广西民族学院,2006年2月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
学校占地面积3600亩,现有相思湖、思源湖和武鸣三个校区,校园环境优美静谧,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人文氛围深厚浓郁,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6.3亿元,图书馆纸质文献总量300万余册(含期刊合订本),电子图书580万余册,电子期刊360万余册。现有教职工26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68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70余人。拥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才、广西八桂学者等国家级、省部级人才百余人次。现建制22个本科教学学院,全日制在校生4.3万余人。在历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中斩获3金11银32铜,学校连续七年获评广西赛区“优秀组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