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各省艺考舞蹈生524分左右能报考多种类型的大学,具体取决于专业成绩、所在省份及当年各高校招生政策。参考去年的艺考舞蹈生录取数据,最低分522分左右就可以上大学,多数省份舞蹈生成绩在524分左右有机会被录取的院校有:河北山东艺术学院第10组录取分为522分、湖北汉江师范学院第15组录取分为522分、湖北新余学院第09组录取分为523分、贵州贵州师范大学第A07组录取分为524分、山西山西师范大学第631组录取分为522分、河北首都体育学院第6组录取分为524分等。当然在报考时,舞蹈生要密切关注各高校的招生章程和录取规则,结合自身专业和文化成绩综合考量,合理填报志愿。

| 招生地区 | 院校名称 | 招生大类 | 专业及专业组 | 录取分 | 
|---|---|---|---|---|
| 贵州 | 南宁师范大学 | 舞蹈教育 | 第A03组 | 522 | 
| 江西 | 江西师范大学 | 舞蹈类 | 第A16组 | 524 | 
| 河北 | 辽宁师范大学 | 舞蹈类 | 第20组 | 523 | 
| 山西 | 山西师范大学 | 舞蹈类 | 第631组 | 522 | 
| 江西 | 广西师范大学 | 舞蹈类 | 第A03组 | 522 | 
| 江西 | 广州体育学院 | 舞蹈类 | 第A01组 | 523 | 
| 江西 | 云南师范大学 | 舞蹈类 | 第A02组 | 523 | 
| 山西 | 武汉体育学院 | 舞蹈类 | 第601组 | 522 | 
| 北京 | 首都师范大学 | 舞蹈 | 第13组 | 524 | 
| 山东 | 江南大学 | 舞蹈类 | 舞蹈编导 | 522 | 
| 河北 | 华侨大学 | 舞蹈类 | 第70组 | 524 | 
| 贵州 | 贵州师范大学 | 舞蹈学 | 第A07组 | 524 | 
| 广东 | 海南大学 | 舞蹈类 | 第214组 | 524 | 
| 山西 | 湖南农业大学 | 舞蹈类 | 第600组 | 522 | 
| 湖北 | 汉江师范学院 | 舞蹈类 | 第15组 | 522 | 
| 河北 | 山东艺术学院 | 舞蹈类 | 第10组 | 522 | 
| 河北 | 江西师范大学 | 舞蹈类 | 第66组 | 522 | 
| 河北 | 首都体育学院 | 舞蹈类 | 第6组 | 524 | 
| 贵州 | 西藏大学 | 舞蹈表演 | 第A01组 | 523 | 
| 内蒙古 | 西安音乐学院 | 舞蹈类 | 第2组 | 522 | 
| 江西 | 西华大学 | 舞蹈类 | 第A02组 | 523 | 
| 河北 | 西华大学 | 舞蹈类 | 第24组 | 524 | 
| 湖北 | 新余学院 | 舞蹈类 | 第09组 | 523 | 
| 河北 | 吉林艺术学院 | 舞蹈类 | 第37组 | 522 | 
| 湖北 | 吉林体育学院 | 舞蹈类 | 第01组 | 524 | 
| 江西 | 云南艺术学院 | 舞蹈类 | 第A0D组 | 523 | 
| 湖北 | 长治学院 | 舞蹈类 | 第07组 | 522 | 
| 江苏 | 云南艺术学院 | 舞蹈 | 06专业组 | 524 | 
| 广东 | 首都体育学院 | 舞蹈类 | 第203组 | 524 | 
注:以上表格数据是根据各省教育考试发布的2025年投档线整理。
南宁师范大学
南宁师范大学坐落于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是自治区人民政府举办的本科师范院校。
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溯源于1953年10月在桂林创办的广西中等学校教师进修学院,数迁其址、屡易其名,不断发展壮大。1978年,成立广西师范学院,举办全日制普通本科教育;次年,更名为南宁师范学院;1985年,更名为广西师范学院;1998年,举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教育;2003年,创建于1905年的广西南宁民族师范学校并入;2015年,学校五合校区启用;2018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南宁师范大学;2019年,学校武鸣校区启用;2022年,广西教育学院并入;2024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办学层次实现历史性跨越。
山东艺术学院
山东艺术学院建校于1958年,坐落在名泉簇拥的历史文化名城济南,是山东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共建高校,具有艺术学门类下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为山东省2017-2023年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从建校之初开始,一大批在国内享有盛名的艺术家、艺术教育家在这里工作、生活。早年与徐悲鸿一起留学欧洲的李超士、戴秉心,与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一起留学欧洲的李杰民,弘一大师(李叔同)的弟子刘质平,与张书旂、徐悲鸿并称为“金陵三杰”的柳子谷,著名艺术家关友声、黑伯龙、于希宁、吕品、宗惟成、刘鲁生、张彦青、王企华、宋居田、李华萱、刘乐夫、傅二石、金灼南、范峻青、何锦文、项堃、阮斐、殷宝忠、徐俊华、俞砚霞等老先生都曾在这里执教,并奠定了山艺发展的根基,也奠定了山东艺术教育的坚实基础。1978年学校恢复招生后,王音旋、朱德九、赵庆霞、曲广义、孙继南、张庆朗、唐尔丰、牟善平、崔世光、王俊生、卜庆孝、赵玉琢、朱铭、李振才、史振峰、陈凤玉、单应桂、曹昌武、段谷风、王立志、张洪祥、陈皋、杨松林、路璋、曲志刚、梁敬泗、李百钧、兰瑛、程慰世、安士英等一批名家在这里耕耘树艺。这些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严谨治学、潜心创作,为社会留下了一件件艺术珍品,也为学校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即“闳约深美”的校训精神。
吉林艺术学院
吉林艺术学院是东北地区唯一一所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学院前身萌发于1946年的东北大学鲁迅文艺学院,1958年组建吉林艺术专科学校,1978年更名为吉林艺术学院,199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成为吉林省首批拥有省级重点学科的院校,2020年入选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建设高校。
学院地处得天独厚的城市中心繁华地带,拥有表演、造型、综合、城市四个校区,设有音乐学院、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戏剧影视学院、舞蹈学院、新媒体学院、动漫学院、艺术教育学院、艺术管理学院、流行音乐学院、戏曲学院、艺术研究院、东北民间艺术研究中心和附属中等专业学校等14个教学单位。拥有全日制在校生9385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337人,本科生7770人,附属中专学生278人。学院“培养人才的摇篮、传承文化的基地、艺术创新的源泉、引导审美的窗口”的办学功能日益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