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广东高考生成绩排名在275000-276000名之间的同学可以报的院校有很多,其中包含有:广东东软学院的218组排名275519位、广州华商学院的216组排名275716位、海口经济学院的217组排名275937位、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的211组排名275659位、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104组排名275073位、广东理工学院的205组排名275027位等等。来高考小编整理出广东高考排名在275000-276000名之间的院校名单,方便2026年广东考生填报志愿。

1、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在广东225组排名在275792位。
2、广东科技学院在广东209组排名在275032位。
3、东莞城市学院在广东212组排名在275663位。
4、青岛电影学院在广东211组排名在275540位。
5、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在广东502组排名在275515位。
6、湛江科技学院在广东203组排名在275816位。
7、海口经济学院在广东217组排名在275937位。
| 院校名称 | 科类名称 | 专业组代码 | 招生类型及校区 | 位次排名 |
|---|---|---|---|---|
| 广东理工学院 | 物理类 | 205 | - | 275027 |
| 广东科技学院 | 物理类 | 209 | 联合培养 | 275032 |
| 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 物理类提前批 | 104 | - | 275073 |
|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 物理类 | 502 | 协同培养 | 275515 |
| 广东东软学院 | 物理类 | 218 | 中外合作办学 | 275519 |
| 青岛电影学院 | 物理类 | 211 | - | 275540 |
| 黑龙江工商学院 | 物理类 | 205 | - | 275653 |
|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 | 物理类 | 211 | - | 275659 |
| 东莞城市学院 | 物理类 | 212 | 联合培养 | 275663 |
| 广州华商学院 | 物理类 | 216 | 国际班 | 275716 |
| 广州华商学院 | 物理类 | 217 | 联合培养 | 275731 |
|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 | 物理类 | 225 | 联合培养 | 275792 |
| 湛江科技学院 | 物理类 | 203 | - | 275816 |
| 广州东华职业学院 | 历史类 | 501 | - | 275878 |
| 广州工商学院 | 物理类 | 221 | - | 275896 |
| 广州华立学院 | 物理类 | 206 | - | 275914 |
| 海口经济学院 | 物理类 | 217 | - | 275937 |
注:以上表格中的数据均整理自各省考试新公布的分数线表。
1.冲:选择录取位次比考生位次高5%-10%的院校,重点关注专业组设置干净、转专业政策宽松的高校。
2.稳:选择录取位次与考生位次基本匹配的院校,优先保障专业满意度。
3.保:选择录取位次比考生位次低20%-30%的院校,确保兜底录取。
| 学校层级 | 推荐院校 | 志愿顺序建议 | 报考策略 |
|---|---|---|---|
| 冲 | 广东科技学院、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理工学院 | 放在前面(如第1到3志愿) | 冲更高层次高校,接受调剂 |
| 稳 |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广州华商学院、广州应用科技学院 | 中间段(如第4到6志愿) | 稳进理想高校+专业 |
| 保 | 广州华立学院、海口经济学院、广州工商学院 | 后面(如第7到10志愿) | 确保录取,避免滑档 |
湛江科技学院坐落在中国大陆最南端的美丽港城湛江市,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于1999年由广东海洋大学与湛江寸金教育集团合作创办,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为独立学院,2021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
经过2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已成为粤西地区规模最大、具有重要区域性影响、办学特色鲜明的民办本科高校,先后获得“广东民办教育突出贡献奖”“中华文化传承基地”“广东省绿色校园”“湛江市园林式单位”等荣誉称号。
广东东软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由东软出资举办的一所民办普通高等院校,成立于2002年。前身是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高职专科)。学校是国家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技能型紧缺人才(信息技术类)培养基地”(2005年),以及“广东省首批示范性软件学院”(2004年)。其中,“18MALL创业园”“华南东软IT创业园”先后获得“国家级众创空间”和“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称号。2014年学校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学校,更名为广东东软学院,开展全日制本科教育。2018年通过新建本科院校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评估。
海口经济学院是2008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海南省第一所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学校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74年创办的海口业余大学,历经海口职业大学、海口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等发展阶段。学校牢固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贯彻落实“一个中心”(人才培养),突出“两根主线”(教学、科研),推进“三大建设”(师资队伍、学科专业、条件环境)的发展思路,全面推进“两个转型”(高职教育向本科教育转型,规模发展向内涵建设转型),创业型大学建设扎实推进,办学实力显著增强,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