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5年江西教育考试院公布的高考录取数据中,青海民族大学在江西录取位次范围在896位到122091位之间,其中第101组录取位次15665位、第501组录取位次112000位、第103组录取位次14238位、第102组录取位次19793位、第C01组录取位次896位等等。2026年考生和家长可参考以下关键数据合理规划志愿填报。

| 院校名称 | 科类 | 专业组名称 | 位次排名 |
|---|---|---|---|
| 青海民族大学 | 体育类 | 第C01组 | 896 |
| 青海民族大学 | 历史类 | 第103组 | 14238 |
| 青海民族大学 | 历史类 | 第101组 | 15665 |
| 青海民族大学 | 历史类 | 第102组 | 19793 |
| 青海民族大学 | 物理类 | 第501组 | 112000 |
| 青海民族大学 | 物理类 | 第502组 | 122091 |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江西教育考试院发布的2025年高考招录数据。
政治建校,历史光荣。青海民族大学因党而生,与国同岁。1949年西宁解放之后,在政权建设中急缺一批既懂少数民族语言又熟悉当地文化民情的少数民族干部。西北局彭德怀、习仲勋等领导向毛主席报告之后,毛主席在11月14日致彭德怀、西北局的批复中指出“青海、甘肃、新疆、宁夏、陕西各省省委及一切有少数民族存在地方的地委,都应开办少数民族干部训练班,或干部训练学校。请你们注意这一点。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从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经过紧张有序筹备,1949年12月12日,青海民族大学的前身—青海省青年干部训练班宣告正式成立,学校成为共和国成立的第一所民族院校,是青藏高原上成立的第一所高等学府,首任校长为时任省委统战部长的周仁山,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学校党委书记或校长由省上领导兼任,体现了省委对学校工作的高度重视。学校前后三次迁址、五度更名,期间为青海地区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一大批少数民族青年干部,为新疆、西藏的民主改革事业支援输送了一批民族干部,为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兴办民族教育积累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