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各省艺考舞蹈生511分左右能报考多种类型的大学,具体取决于专业成绩、所在省份及当年各高校招生政策。参考去年的艺考舞蹈生录取数据,最低分509分左右就可以上大学,多数省份舞蹈生成绩在511分左右有机会被录取的院校有:山西北华大学第602组录取分为511分、江西西安体育学院第A02组录取分为510分、湖北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第04组录取分为510分、江西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第A0C组录取分为511分、河北广州体育学院第1组录取分为511分、江西吉首大学第A04组录取分为509分等。当然在报考时,舞蹈生要密切关注各高校的招生章程和录取规则,结合自身专业和文化成绩综合考量,合理填报志愿。

| 招生地区 | 院校名称 | 招生大类 | 专业及专业组 | 录取分 |
|---|---|---|---|---|
| 江西 | 西华师范大学 | 舞蹈类 | 第A03组 | 511 |
| 江西 | 贵州财经大学 | 舞蹈类 | 第A02组 | 511 |
| 山西 | 湖南理工学院 | 舞蹈类 | 第602组 | 511 |
| 江苏 | 吉林艺术学院 | 舞蹈 | 08专业组 | 511 |
| 甘肃 | 华南师范大学 | 舞蹈类 | 009艺考类 | 511 |
| 山西 | 淮阴师范学院 | 舞蹈类 | 第602组 | 510 |
| 江西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 舞蹈类 | 第A0C组 | 511 |
| 山西 | 盐城师范学院 | 舞蹈类 | 第600组 | 511 |
| 湖北 |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 舞蹈类 | 第04组 | 510 |
| 甘肃 | 北京体育大学 | 舞蹈类 | 016艺考类 | 510 |
| 山西 | 河南科技学院 | 舞蹈类 | 第601组 | 510 |
| 江西 | 吉首大学 | 舞蹈类 | 第A04组 | 509 |
| 广东 | 广西艺术学院 | 舞蹈类 | 第209组 | 511 |
| 江苏 | 石河子大学 | 舞蹈 | 05专业组 | 510 |
| 浙江 | 温州大学 | 舞蹈类 | 舞蹈教育(师范) | 510 |
| 河北 | 河北大学 | 舞蹈类 | 第A6组 | 511 |
| 河北 | 广州体育学院 | 舞蹈类 | 第1组 | 511 |
| 江苏 | 武汉体育学院 | 舞蹈 | 04专业组 | 511 |
| 江西 | 西安体育学院 | 舞蹈类 | 第A02组 | 510 |
| 河北 | 湖北师范大学 | 舞蹈类 | 第20组 | 509 |
| 安徽 | 湖北师范大学 | 舞蹈类 | 002专业组 | 510 |
| 黑龙江 | 吉林艺术学院 | 舞蹈类 | 第035组 | 510 |
| 山西 | 长春大学 | 舞蹈类 | 第614组 | 509 |
| 浙江 | 东北师范大学 | 舞蹈类 | 舞蹈编导(师范) | 510 |
| 北京 | 首都师范大学 | 舞蹈 | 第14组 | 511 |
| 河北 | 武汉体育学院 | 舞蹈类 | 第7组 | 509 |
| 江西 | 贵州民族大学 | 舞蹈类 | 第A0A组 | 509 |
| 黑龙江 | 中央民族大学 | 舞蹈类 | 第010组中外合作办学 | 509 |
| 山西 | 北华大学 | 舞蹈类 | 第602组 | 511 |
| 河北 | 西北师范大学 | 舞蹈类 | 第52组 | 510 |
注:以上表格数据是根据各省教育考试发布的2025年投档线整理。
武汉体育学院
武汉体育学院原名中南体育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体育院校之一,1953年成立于江西省南昌市,1955年迁至湖北省武汉市,1956年更名为武汉体育学院,为国家体育总局直属院校,2001年调整为国家体育总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现有东湖(卓刀泉)校区、藏龙岛校区、东湖高新区(豹澥)和武当山校区,占地面积1820亩,本科生、硕博生、留学生15000余人。举办一所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拥有一所三甲直属附属医院、一所三甲附属医院。学校秉承“公勇诚毅,学思辨行”校训,坚持“融体育、科技、人文教育为一体,集道德、文化、专业素质于一身”的办学理念,办学70余年来,为国家培养输送了15万余名优秀人才。
湖北师范大学
湖北师范大学是一所以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为主要学科门类,以教师教育为特色,以服务基础教育为主体的省属重点本科高等师范院校,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全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建设高校、湖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位于黄石市中心城区,规划占地2002亩,校舍总面积60余万平方米。学校襟江带湖,含山蓄水,绿茵广场、曲径小道、花坛公园、楼台亭榭、形象雕塑、书画走廊等自然人文景观错落有致,相映成辉,风光宜人,环境优美,曾被评为“湖北省绿化先进单位”“湖北省卫生先进单位”“湖北省安全文明单位”“湖北省园林式单位”“湖北省文明校园”和“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是读书治学和陶冶情操的理想场所。现设有17个教学科研单位,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9个本科专业。建有1个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3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6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品牌专业、14个专业接受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12个省级教学团队、23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国家级研究生在线课程、12门省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2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76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4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个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8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虚拟仿真项目、6个“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8个省级及以上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工作站)。
中央民族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是国家民委、教育部、北京市共建高校。学校前身为1941年成立的延安民族学院。新中国成立后,经中央政府批准,1951年在北京成立中央民族学院,1993年11月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1999年、2004年学校先后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2017年进入“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行列。
党和国家历届领导集体始终非常关心和重视中央民族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17次接见学校师生代表。2009年,习近平同志在视察学校工作时指出:“中央民族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具有重要地位,为国家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经过70多年的发展建设和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学校已经成为践行政治立校的重要高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培养各民族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民族理论政策研究的重要基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输送了20万余名各民族毕业生。学校现有海淀、丰台、海南三校区,建成了“一校三址”办学格局。